棂星门是 文庙中轴线上的牌楼式木质或石质建筑,其名称来源于古代传说和天文学。以下是关于棂星门的详细解释:
名称由来
棂星即灵星,又名天田星,是二十八宿之一“龙宿”的左角。因为角是天门,门形为窗棂,所以称门为棂星门。
-古人认为棂星“主得士之庆”,专门管官、管文运,因此,文庙设棂星门,意为尊孔如尊天。
历史沿革
棂星门在宋代开始设置,最初称为“灵星门”,因形如窗棂而得名“棂星门”。
在明太祖洪武十五年以后,棂星门成为文庙的专用建筑,象征着祭孔如同尊天。
建筑特色
棂星门是文庙中轴线上的重要建筑,通常为木质或石质结构,面阔三间,歇山脊,绿色琉璃瓦顶,斗拱抬梁结构。
棂星门前通常有泮池和状元桥,泮池来源于《周礼》中的“辟雍”,象征着学宫和文脉的传承。
文化象征
棂星门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儒家文化的象征,代表着孔子在文化教育方面的崇高地位。
棂星门的存在,体现了古人对孔子的尊敬和对教育的重视,也寄托了人们希望文运昌盛、人才辈出的愿望。
总结来说,棂星门不仅是文庙的重要建筑,更是儒家文化的象征,代表着孔子在文化教育方面的崇高地位和对教育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