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会选成都吃五日游
上个月手痒了,突然想出去玩一圈,选了成都这个地方,因为听说吃的贼多还不贵。机票订酒店定了市中心那个青年旅舍,背包一背就去了。没想啥攻略,就寻思着跟着当地人推荐吃,争取五天尝遍地道小吃。
第一天:刚到就开吃,结果踩个大坑
飞机上午落地成都,饿得慌,赶紧跑去宽窄巷子那边。看网上都说那里啥都有吃,结果一进门就遇到个大坑。门口一家小店招牌写着“正宗担担面”,贼吸引人,进去点了份,一碗要30块钱。端上来一看,面软塌塌的,酱料稀里糊涂的,像糊糊一样,还齁咸。吃了两口就吐了,跟店家吵了几句,他说“外地人不懂行”,气得我拍桌子走了。后来跟隔壁大妈搭话,才知道那家是个专门坑游客的黑店。她就推荐我去巷子深处那个小摊子,花了8块钱吃了碗担担面,味儿十足,麻麻辣辣的,面条也劲道。晚上跑去锦里,试了份肥肠粉,粉条爽滑,汤味鲜香,才15块。总结第一天:看招牌别信,找大妈问路最靠谱。
第二天:走街串巷找老店
早上七点爬起来,决心避开旅游区。跟旅舍老板打听了一下,他说“地道吃食都在老居民区里”。我就溜达去玉林路那边,找个小巷子的苍蝇馆子。点了份夫妻肺片,老板娘亲自拌的,用了真牛肉片,辣油喷香扑鼻。结果没留意量,一下点了双份,吃得肚子胀。中午顺路去了人民公园旁的小店,试了碗钟水饺。饺子皮薄馅大,汤底带蒜味,贼上瘾。下午想补点甜点,看到个摊位卖“冰粉”,老板吹得天花乱坠,花10块钱买了一份,入口一股糖精味儿,粉也结块了。赶紧吐掉走人。跟隔壁大爷唠嗑,他说冰粉得看红糖熬得浓不浓,下次得亲自看操作。总结第二天:别贪多,盯细节别放懒。
第三天:火锅大考验
到成都怎么能不吃火锅?网上有人说春熙路那家“老字号”超我屁颠屁颠跑去了。等了个小时才排上座,点了个鸳鸯锅。上菜后,牛肉片切得薄薄的,毛肚烫起来弹牙,但酱料台太水了,香油一股馊味儿,加多了还吃出恶心。花了快200块,吃完还拉肚子。下午不服气,跑去居民区那个路边摊子,老板娘是个大娘,一口四川话教我怎么打调料。试了份麻辣牛肉锅底,才60多块钱,肉嫩汤浓,辣得流汗但过瘾。大娘还送碟凉粉解辣。总结第三天:名气大的别信,瞅瞅酱料新不新鲜。
第四天:小吃避坑实战
休息一晚上,决定专心避坑。一早逛菜市场那边,试了蛋烘糕。看个小摊现烤现卖,老爷爷熟练得很,花了5块钱要了个奶油味儿,外壳脆里头软,贼棒。再走几步,碰到个卖串串香的摊位,老板吹说“老味道”,我闻着味儿不对劲,绕过去没买。后来跟着本地同事去吃,他带我去个地下市场,竹签串的豆腐和肉才1块钱一串,沾辣酱吃得停不下来。下午想换口味儿,试了份豆花,店门口摆个大锅看着新鲜,但吃进去酸溜溜的,问了才知道放隔夜了。同事哈哈笑,说豆花得看是不是当天磨的,下次得挑人多排队的地方。总结第四天:新鲜度第一,别嫌麻烦瞅现场。
第五天:打包总结和推荐
一天睡懒觉,下午去打包回家吃的。想买点正宗东西带走,逛到总府路那个市场,看了一圈干货店。有些瓶瓶罐罐吹嘘“秘制酱料”,但包装破损了,闻起来怪味儿。没敢买。跑去巷子里那个奶奶铺子,她家辣椒酱现场装罐,香味扑鼻,花钱收了三大瓶。晚上临走再吃顿回锅肉,找熟人推的川菜小馆,肉片爆炒得焦香,光盘走人。整个五日游吃下来,我最推这些:
- 担担面:找巷子里的摊子,看面条劲不劲道
- 串串香:挑人多摊,竹签新鲜别带馊味儿
- 豆花:当场看磨豆腐,吃不出酸才算地道
回来想想,成都吃的不贵又香,但坑也多,得学着当地人那样眼睛尖溜儿点,别光被网红忽悠。下次带朋友去,指定教他们咋避黑店,保证吃得爽还不拉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