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六点半:查资料查到脑袋冒烟
事情是这么来的:上个月刷朋友圈,看到大学哥们儿发了张在成都吃火锅的照片,那红彤彤的锅底直接给我馋虫勾出来了。二话不说拍板:这周末就去成都!
机票是在手机上一顿猛操作买的,周五晚上飞周天晚上回。住宿更头疼,春熙路、宽窄巷子附近住起来舒服但贼贵,稍微远点的性价比高,又怕交通不方便。咬咬牙,找了个离地铁站近的小公寓,想着只要出门能蹭上地铁,问题就不大。
攻略这块,我算是下血本了。先翻了三本不同的攻略书,看得眼都花了;又在微信上戳了几个成都本地的朋友,狂轰滥炸问了一堆问题;还蹲在几个旅行论坛和红薯上扒拉了俩小时别人分享的经验帖。笔记足足记了两大页,感觉比我当年写毕业论文还认真。
周六早上:兵荒马乱市区暴走
出发踩的第一个坑就是早高峰。 想着早点出门人少,结果九点出门还是傻眼:地铁二号线跟沙丁鱼罐头似的。后来才知道,成都不少线路早上通勤的杀伤力,一点不输北上广。
熊猫基地,必须是第一站。千万别信打车快! 我们就是吃了这个亏,市区过去堵得想跳车。还是中途下车挤景区直通车去的。到了基地直奔月亮产房和太阳产房,看熊猫崽崽睡觉打滚儿,萌得一脸血。经验就是:要么开园就冲进去,要么下午晚点来,中间时段人多得简直像进了动物园的批发市场。
中午晃到宽窄巷子,就是去感受下人气的。吃的贵,商业化味道特浓。我随便买了份糖油果子解解馋,然后扭头就去旁边奎星楼街了。这里小吃种类多,排队也没那么夸张。蛋烘糕、凉糕,都是蹲在路边五分钟吃完,嘴巴一抹继续走。
下午去了文殊院,香火挺旺,但不收门票这点很拉好感。红墙特别适合拍照,咔嚓了两张。旁边有个小茶馆,我跟着当地人坐下,点杯盖碗茶,嗑着瓜子听周围摆龙门阵,感觉这才摸到点成都的魂儿。
晚上这顿火锅必须安排上。本地朋友指路去了家藏在居民楼下的老店,名字不提了,但生意好到店外塑料凳都坐满了人。红锅翻滚着上桌,香油蒜泥一蘸,毛肚鸭肠黄喉烫熟了就往嘴里塞,又辣又爽,鼻涕眼泪一起流。
周天:走远点才看到真味道
想着来都来了,周边得看看。提前一天晚上在软件上买了来回都江堰的城际车票,便宜又方便。
到了都江堰直奔鱼嘴。站在两千多年前李冰父子弄的这个超级水利工程前头,看着江水哗地分成两股,不得不服古人的脑子是真灵光。然后晃悠着过了安澜索桥,有点小晃悠,还挺刺激。青城山没时间爬,就在山脚呼吸了几口新鲜空气。
中午在灌县古城里找的饭吃。挑了家门口坐满了本地人的小馆子,点了份白果炖鸡,汤鲜味美,走了一上午的腿酸都感觉轻了点。回来动车坐了个把小时,人差点睡着。
回市区还有点时间,跑去人民公园转了转。鹤鸣茶社里全是人,喝茶、采耳、打牌,那叫一个悠闲。咱也俗一回,找了个采耳师傅,那套小工具往耳朵里一顿操作,酥酥麻麻,解乏!
周日晚上:滚蛋前得把脑子装满经验
拖着行李去赶飞机前,蹲在公寓楼下总结了几个血泪教训:
- 交通核心靠地铁+腿: 市区景点扎堆,地铁口出来基本上走走就能到,打车?堵到让你怀疑人生!微信城市服务那个乘车码绑定坐地铁公交刷手机超方便。
- 看熊猫要冲早或赶晚: 下午快闭园前一个小时再去,旅行团散了,人也少,体验感翻倍。
- 吃饭找老居民区或小路: 好吃的苍蝇馆子都藏在这种地方,门口电动车和本地人多的准没错。
- 行程别排太死: 成都这地方,讲究个慢悠悠,留点时间瞎逛、喝茶、采耳,比打卡一百个景点舒服多了。
两天下来,感觉自己像被火锅腌入味了。累是累了点,但心里揣着一堆关于茶馆、火锅、熊猫的记忆,还有满大街飘着的椒麻香气,感觉这趟值了!成都,下盘再来慢慢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