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不是带老婆孩子去了趟成都嘛出发前我老婆天天叨叨:"7月去成都?热不死你!" 我查了下天气,嚯,天天35℃往上蹦,确实够呛。但假都请了,硬着头皮也得走!我就琢磨,这趟不能当烤鸭,得玩出点凉快劲儿来。
第一招:出门前就给自己铺凉席
以前旅游啥都不管,订了票就走。这回学精了,提前一周盯着天气APP刷新,发现成都是湿热,像蒸笼。当时我就干了几件事:
- 酒店死磕位置:地图放大再放大,专门选地铁口200米内的酒店。定在春熙路附近,下楼就是商场和地铁,白天热懵了随时能钻进去回血。
- 防晒升级:家里翻出宽檐帽,又现买了冰丝防晒袖套,俩小孩一人一套裹上,丑是丑了点,但总比晒脱皮强。
- 神器加持:出发前晚跑超市买了个手持小风扇,能喷雾那种!第二天在宽窄巷子被人潮挤得冒汗时,这玩意儿一开,老婆孩子眼睛都亮了。
第二招:当个"夜猫子"游客
第二天按老习惯,大清早就奔武侯祠。好家伙,9点太阳就烤得人头发烫!讲解员的话左耳进右耳出,光惦记树荫在哪儿。中午出来找饭吃,石板路烫得鞋底发软。
立马调整战术:
- 上午狠玩,下午消失:之后几天,我定死规矩——7点起床,8点冲景点。带娃去了金沙遗址,趁着凉快劲儿,逛得慢悠悠,还能听清讲解。
- 午觉大于天:11点半准时撤,躲回酒店吹空调点外卖。有天点了凉面冰粉,一家人坐窗边看外面白花花的太阳,庆幸没在外面当铁板烧。
- 夜晚才是主场:傍晚5点再出动,锦里夜市、九眼桥夜景、建设路小吃街…夜风一吹,辣串串都吃得格外香!孩子精力也上来了,不用抱不用背。
第三招:专挑"带顶棚"的耍
一天中午,老婆非想去文殊院拍红墙。到那儿一看,大太阳底下排队等拍照的人,衣服后背全湿透了。我赶紧把娘仨推进旁边茶馆,点了三杯盖碗茶。
这种"凉快地方"我踩点不少:
- 博物馆是续命站:四川博物院、成都博物馆,冷气足、地方大,孩子还能看恐龙化石。逛累了往椅子上一瘫,能缓半小时。
- 钻地下商场:春熙路那片地下商业街四通八达,吃喝购物全有。地上热浪滚滚,我们在地下边啃糖油果子边溜达,脚底板都是凉的。
- 水上找刺激:硬抽了半天去都江堰虹口漂流。虽然路上晒,但皮筏艇一进山沟,两边树荫罩着,水花劈头盖脸砸过来,一家人嗷嗷叫,爽得忘了热。
这趟回来,老婆不念叨热了,朋友圈还发图炫耀"高温成都爽玩攻略"。要我说,热是真热,但只要肯动脑子安排,该看的熊猫没落下,想吃的火锅没少涮,汗流得值!记住,避开高温烤、凉快地方薅、时间差打得好,三招在手,夏天成都也能玩出凉飕飕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