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这座美丽的城市,其名字背后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故事。早在金朝时期,它被称作 阿勒锦,这个名称源自女真语,意为“名誉、荣誉、声望”。公元1115年,女真族的首领完颜阿骨打在此地建立了金朝,定都立国,这段历史被称为“金上京会宁府”。到了金朝大定十三年,即公元1173年,上京再次被立为陪都。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清朝,哈尔滨的名字经历了变化。清宣统元年,即公元1909年,这里设立了县,被称为阿勒楚喀城,简称阿城。然而,到了1898年,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哈尔滨开始作为城市兴起,并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在这一时期,哈尔滨还曾一度被沙俄改名为“松花江市”,但随后又恢复为哈尔滨市。
1946年,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夺取该城,哈尔滨正式成为解放最早的大城市之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哈尔滨被定为松江省省会,后来升为直辖市,并改为黑龙江省辖,继续作为省会城市。
通过这些历史事件,我们可以看到哈尔滨名字的演变过程,从最初的女真语“阿勒锦”,到金朝的上京会宁府,再到清朝的阿城,以及近代的松花江市和哈尔滨市,每一个名字都承载着一段独特的历史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