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前直接抓瞎
上个月刚发完工资,我媳妇儿一拍桌子:“走!去成都耍几天!”我这人平时做啥都爱提前琢磨,结果打开手机一搜“成都必去景点”,嚯!几百个攻略看得我眼都花了,啥宽窄巷子、锦里、熊猫基地、都江堰…每个帖子说得都跟不去就亏大了似的。我蹲沙发角上划拉了大半宿手机,脑壳嗡嗡响,感觉比加班还累。把手机一扔,骂了句:“这特喵不是让我当无头苍蝇嘛”
逼出来的土办法
第二天我干脆弄了张A4纸,直接划拉了个蠢办法:按踩坑风险、走路强度、门票价格和能不能吃到真东西这四条开筛。啥意思?就是专门找那些不费腿、不容易挨宰、钱花得值、还能顺道把本地老火锅吃进嘴的地方!
- 第一条就筛掉一堆坑: 青城山?风景是绝,可来回倒车能把人整散架,带老人小孩的?别折腾了!黄龙溪?活见鬼的商业街,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分场,果断叉掉。
- 第二条卡死门票刺客: 某些景点票价直冲三位数,进去半小时就逛完,出来心都凉半截。我专门查了本地公园年卡覆盖的点和性价比高的,比如杜甫草堂,50块晃悠大半天,树荫底下喝茶发呆,值回票价。
- 第三条看吃的扎实不: 景点周边餐馆?十个有九个半是忽悠游客的!我专挑那种出了景点门走两步就能撞见老字号或居民区饭馆的点。文殊院就稳了,拜完菩萨转身钻进小巷子,三块钱的甜水面、五块钱的锅盔夹凉粉,地道得直拍大腿!
硬生生整出个清单
这么扒拉了三整天,对着地图翻点评,跟几个成都老同学电话打到欠费,总算抠出十个地方。重点就一条:别贪多嚼不烂!一天撑死跑三个点,宁可少看几个也不当拉练兵。比如市区里:
- 熊猫基地必须起早: 我咬牙订了六点的车,七点顶门进。结果?胖达们正抱着竹子啃得欢!等我们十点半逛完出来,门口队排得比春运都长,太阳晒得人发蔫儿。
- 宽窄巷子踩坑预警: 下午去逛纯粹看人头,东西贵得离谱。我俩学乖了,只拍照不消费,想喝茶吃小吃?直接钻隔壁奎星楼街,便宜一半不止!
- 锦里晚上去才救命: 白天热得跟蒸笼一样,晚上灯笼一亮,挤是挤了点,但至少凉快!红油抄手来一碗,坐河边吹风,那感觉才到位。
血泪换来的保命符
跑完这趟,最大的教训就是千万别信那些“必打卡”清单!光说好玩有啥用?老子差点在都江堰排索道排中暑!关键得看:
- 距离: 都江堰、青城山这种,没一整天别碰!市区地铁能到的优先,武侯祠挨着锦里,人民公园喝茶掏耳朵完事走两步吃廖老妈蹄花,这才是省腿的组合拳。
- 预约!预约!预约! 看熊猫、博物馆这些,没提前预约?门口保安能让你哭出来。我提前三天蹲四川博物院的预约,差点没抢到!
- 吃东西往老社区钻: 建设路夜市火?本地人早不去了,排队一小时起步。我们溜达到玉林路老小区,随便一家串串香都香迷糊了,不用排队还便宜!
那十大地方?说白了就是筛掉了费劲的、坑钱的、吃不到真东西的,留下的全是省腿、省钱、省心的地儿。新手照着走一圈,至少不会回来骂街。记住喽:玩成都,不是去当特种兵,是去当个舒服的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