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突然想去成都玩,刷抖音全是推荐八月份去的视频,说啥子天气好美食多。我脑子一热就把机票订了,结果落地第一天就被现实啪啪打脸。
第一脚就踩进锦里的坑
放下行李直奔锦里,饿得前胸贴后背。看见排长队的网红冰粉摊,脑子一抽跟着排。十五块钱买一小碗,红糖齁得嗓子发紧,底下全是冰渣子。旁边本地阿姨直摇头,说这价够买三碗了。
春熙路火锅惊魂
晚上饿得不行冲进春熙路一家装修贼豪华的火锅店。服务生端上来的鸳鸯锅,清汤锅里飘着两片蔫掉的番茄,红油锅底淡得像刷锅水。最绝的是结账——一盘毛肚标价98,份量少得塞牙缝。隔壁桌四个学生点了五盘肉,算完账脸都绿了。
那个晚上我躺在酒店床上越想越气,掏出手机开始刨本地人常去的巷子- 第二天天没亮就窜去青羊小区,转悠半小时找到家招牌发黑的包子铺。老板用簸箕装包子,鲜肉包咬开飙汁,五块钱俩。
- 跟着导航摸到玉林菜市场后门,破三轮车架着“王记甜水面”招牌。婆婆抖着手撒花生碎,甜辣酱裹着粗面,蹲马路牙子吃完满头汗。
- 专门坐地铁去犀浦镇,菜场拐角火锅店连菜单都没有。老板娘直接端来堆成山的鲜鸭血,锅底咕嘟冒牛油香。吃到扶墙出,人均才六十。
血泪换来的避坑口诀
三天我直接当起美食侦探,总结出保命三招:
- 看见排长队的网红摊先观察本地人买不买
- 菜单印着“精选”“特供”的拔腿就跑
- 找居民区菜场周边油腻招牌,塑料凳比沙发靠谱
回来翻手机相册才发现,最香的醪糟粉子是在菜市场公厕隔壁喝的,最嫩的蹄花藏在汽修店二楼。这趟成都行最大的收获不是熊猫合照,是学会对着抖音推荐反着走的生存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