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想着放假去成都玩一圈,结果挑住的地儿头都大了。为啥要搞这个对比分析?因为我之前看了一堆攻略,都说成都分好几区,个个看着方便,可实际查起来眼花缭乱。我就想,干脆自己亲身走一遍流程,把各个区都扒拉清楚,省得大家瞎折腾。
一、准备阶段:收集信息
我先开了个笔记本,记下所有可能选项。成都分武侯区、锦江区、青羊区、成华区啥的,还跑去问朋友意见。一个哥们儿说武侯区离景点近,另一个妹子却吐槽锦江区交通堵得慌。得,我只好自己动手查:
- 翻了一堆论坛帖子,看别人晒图说体验。
- 搜了下地图,量了量市中心和景点距离。
- 记了下住宿价格,发现淡季便宜点,旺季能翻倍。
忙活了两三天,攒了一堆笔记,就跟捡破烂似的。每查一个区,我就画个表,把优缺点列得明明白白。
二、比较阶段:实地模拟分析
我开始一个一个区推敲。我找了个空白本子,分成几块,每块代表一个区。比如武侯区:
- 优点:挨着武侯祠和大熊猫基地,坐公交地铁直通,几步路就到。
- 缺点:酒店贵,旺季订不到房,吵吵闹闹影响睡觉。
接着是锦江区:
- 优点:宽窄巷子和IFS在跟前,网红餐厅一把抓。
- 缺点:打车堵成狗,地铁人挤人,住宿价格蹭蹭涨。
轮到青羊区,我一看就笑了:文化氛围杜甫草堂近,可景点分散,走半天才到。成华区嘛便宜实惠,但荒僻点儿,没景点支撑。比来比去,心里直打鼓,就跟买菜挑水果似的。
三、决策阶段:快速拍板
对比完了,我赶紧定计划。拿出我的本子,重新筛一遍:交通便利第一,景点近第二,住宿舒适度第三。算来算去,武侯区综合分最高,省时省力还省钱。拍大腿选了那儿——旺季前订了个平价酒店。
真去了成都后,住武侯区果然方便:早上去武侯祠晃一圈,下午地铁奔大熊猫基地,晚上回酒店轻松歇脚。朋友都说我分析靠谱,省了一大截时间。回头一琢磨,这套实践法子特简单,就是动手前多调研,别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