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底刚带着老婆孩子从成都回来,差点热成狗!今天就把这趟踩坑总结出的防暑经验捋一遍,咱不整虚的,就唠唠实际咋操作的。
出发前装备大清点
行李摊一地开始拾掇:三把折叠伞必须塞包侧袋(这玩意儿在成都比对象还贴心)、人手两顶透气帽子、挂脖小风扇充了一宿电(后来证明它续了我的命)。最绝的是往孩子书包夹层塞了三包湿巾,结果第一天逛宽窄巷子全被同行大妈抢光了。
落地直接改行程表
原计划下午两点去武侯祠,刚出酒店大门就被热浪怼回来了——地面热气烫鞋底!全家紧急会议蹲大堂沙发上重排时间:
- 6:30起床冲锦里(空无一人还能拍照)
- 10点准时躲进博物馆(空调够猛还能睡午觉)
- 下午四点前只在商场/地铁转场(IFS熊猫屁股底下奶茶店坐了仨钟头)
吃饭喝水保命操作
早上在文殊院门口买冰粉多加碎冰,老板娘看孩子热得蔫又送半碗;正午在奎星楼街吃串串,发现冷锅串比火锅散热快三倍!全程背着重得勒肩膀的2升水壶,每半小时逮着全家灌水——回来发现照片里人人举着矿泉水瓶。
降温土法子实战
- 在杜甫草堂给孩子后颈贴退热贴(路过的大爷直夸机智)
- 地铁口花十块钱买喷水瓶,风扇+喷雾双开堪比移动空调
- 酒店毛巾浸水拧半干挂窗前,半夜回屋像进冷藏室
那天去熊猫基地,七点整第一个冲进园区,看花花吃竹子时地面还没冒热气。等九点半人挤人的时候,我们早坐在观光车上啃着冻硬的饭团返程了——别看我在这儿写攻略,昨天在春熙路找冷饮店还走错三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