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周开始琢磨成都市区旅游路线,心想这下景点多得让人头疼。一翻开地图,满屏都是图标,啥武侯祠、锦里、宽窄巷子,乱七八糟的看得我眼晕。作为一个老导游,不能光靠嘴皮子,得亲身走一趟才行。
第一步:自己先跑腿踩点
周一一大早,我背个小包就出门了。先去了武侯祠,这地方历史味道浓,但人山人海,等门票排队等得我腿都软了。我挨个角落摸了一遍,记下拍照的好位置和附近的小吃摊。武侯祠旁边就是锦里,走过去只要十分钟,边走边啃了个麻辣兔头,辣得我直冒汗。
周二接着干,直奔宽窄巷子。这地方分成宽巷子和窄巷子,游客挤得跟下饺子似的。我特意挑了非周末去,结果还是人多得推不动。在巷子里转悠半天,记下几家老茶馆的位置,还在一个苍蝇馆子吃了碗担担面。宽窄巷子离人民公园不远,我走过去不到二十分钟,顺便在公园里坐了会儿竹椅,观察游客休息的点。
周三轮到春熙路和太古里,这可是年轻人扎堆的地方。我先从春熙路开走,满街都是网红奶茶店和商场,试了几家推荐的冰粉,边走边拍视频记录人流时间。太古里挨着春熙路,连逛带看艺术装置,一圈下来花了三个钟头。晚上人更多,路灯一亮,拍照效果出奇得
第二步:把点位连起来规划
踩完点后,我回家摊开地图和笔记本,对着一堆零碎信息发愁。景点分散在东西南北,要是不串联游客肯定跑断腿。我开始画草图,试着排路线顺序:
- 先从武侯祠和锦里开始,历史味儿重,适合上午人少时逛。
- 再挪到宽窄巷子,中午刚好找家老店吃午饭,顺带歇个脚。
- 下午赶到人民公园放松一下,之后转春熙路和太古里,正好晚上看灯火。
这样一路下来,距离算得正合适。我拿出手机导航测步行时间,发现武侯祠到宽窄巷子打车要半小时,但坐地铁更快,只花十块钱。赶紧把这细节记下来,免得游客抱怨。
第三步:实战检验和调整
周四我拉上几个朋友当小白鼠,带着他们按我的路线跑。早上九点开拔,从武侯祠出发,逛锦里小吃街时,有朋友喊累,我灵机一动加了个短暂休息点。结果午饭在宽窄巷子吃慢了,拖了进度。下午在人民公园改安排了点茶馆喝茶,大家缓过劲儿才去春熙路。
晚上到家复盘,发现整体还行,但小毛病不少。比如太古里拍照地标太多,我加了个提示:提前选好背景免排队。第二天我自个儿重走一遍,把时间掐得更紧点,最终方案就这么定出来了:半天走人文线(武侯祠-锦里-宽窄巷子),半天转潮流线(人民公园-春熙路-太古里),中间插地铁省脚力。
整趟折腾下来,累得我腰酸背痛,但效果不赖。游客照这走,一天就能打卡热门点,还不用赶场子。最关键是省钱省事,连朋友都说下次带团直接用。这方案我塞进包里,随时准备分享给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