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成都旅游好吗?打卡必吃美食推荐清单!

大早上六点半裹着羽绒服拖着箱子冲机场的时候,我还琢磨:二月去成都不是找冻吗?结果飞机一落地双流,嚯,出太阳了!温度确实不高,估摸就七八度,但没风,体感比北方那种干冷舒服多了,穿件厚毛衣加个羽绒背心完全够用。

第一站直奔早饭

酒店扔下行李,直接打车冲到文殊院附近的老巷子。空气里一股花椒混着红油的香味儿,勾得我肚子咕咕叫。挨家店探头看,钻进一家人挤人的小店。

  • 甜水面:粗面条裹着红糖、芝麻酱和红油,看着红彤彤,不算辣,甜咸香混一块儿,黏糊糊的贼过瘾。
  • 钟水饺:小小一碗,饺子皮滑溜,肉馅儿扎实,关键在那酱汁!甜酱油、红油、蒜泥一拌,底下还藏着点芝麻,一口一个,香得不行。

边吃边看旁边大爷端碗肥肠粉吸溜得震天响,后悔肚子不够大。心想:“下次,下次一定!”

人民公园喝茶晒太阳

吃撑了溜达到人民公园。好家伙,人比花还多!全是喝茶的,竹椅子摆得密密麻麻。赶紧找空位坐下,喊一声:“老板,两杯碧潭飘雪!”瓜子一碟,花生一盘,15块钱一坐一下午。

看着隔壁桌大叔用长嘴壶表演功夫茶,水柱拉得老长,一滴没洒,真厉害。阳光暖烘烘的,眯着眼睛发会儿呆,成都人这“慢生活”,我算是get到了。

春熙路&太古里踩个点

喝完茶精神了,坐地铁跑去春熙路。啥也没买,纯粹看熊猫屁股(IFS顶楼那个,人多得排长队)。转进太古里看看那些花里胡哨的店门脸,建筑挺有设计感,拍几张照闪人。这种地方感觉全国都差不多,凑个热闹就行。

晚上钻进小巷子找火锅

饭点儿找火锅店愁死我了。点评上排名靠前的全是网红店,门口乌泱泱都是排号的。果断拦住一溜达回来的本地大妈问路。大妈手一指:“拐个弯,那个招牌都熏黑的小店看到没?开了二十多年咯!”

钻进那家店,环境是真一般,墙壁都被油烟熏黄了。点了鸳鸯锅(微辣),牛油锅底端上来,红得发亮,煮开了香味挠心。重点来了!

  • 毛肚:端上来水灵灵的,七上八下涮裹满蒜泥香油,脆!嫩!嚼起来咯吱咯吱!
  • 鸭血:鲜红的嫩鸭血,冷锅就下进去,煮到才捞出来,那叫一个嫩滑,吸饱了汤汁,香!
  • 黄喉:处理得干净,一点腥味没有,烫卷了就吃,又脆又弹牙!

来碗冰粉,红糖味儿足,撒满山楂片、葡萄干、花生碎,冰冰凉凉的解辣又过瘾!出门发现外面排起队了,暗自庆幸来得早。

第二天专门找小吃

今天目标是吃遍小摊儿。

  • 锅盔(文殊院边上一个推车):红糖的最经典!大爷现擀面现烤,焦黄酥脆的饼皮里淌着滚烫的红糖浆,咬一口小心烫!还有鲜肉馅的,外酥里香!
  • 蛋烘糕(街角老婆婆摊):小铜锅一转一个圆饼,自己要了奶油肉松和怪味(萝卜干+白糖)的。松软带点焦边,几口就没了,后悔没多买几个。
  • 兔头(一家小店买的五香的):第一次啃有点下不去嘴,但肉是真嫩,卤得入味,骨头缝里都香,尤其脸颊那点肉和脑花儿!
  • 蹄花汤(晚上回市区吃的):奶白的汤,猪蹄炖得超级软烂,筷子一夹就脱骨了,配上蘸水辣椒碟,汤喝下去胃里舒坦!
  • 担担面(路边小面馆):臊子是肉末加芽菜,面底下藏着红油、麻酱、花椒粉,拌开一搅,麻、辣、香、咸全在嘴里炸开,分量不大,但味道真绝!

去宽窄巷子溜达

吃饱喝足去宽窄巷子消食。虽然都说商业化,但老建筑改造的挺有味道。人挺多,就是里面小吃偏贵,看看就行。找家茶馆花了30块体验了回掏耳朵,小师傅拿着小镊子、鹅毛棒一顿操作,感觉耳朵里沙沙响又痒痒的,出来神清气爽。

临走前再补顿串串香

回程前一顿。找了家居民楼下的冷锅串串。一进门就看那冰箱柜里几百根签子,荤素都有!挑好了一大把,交给老板。煮熟了泡在冰冰的红油汤里端上桌。签签一毛多一根,敞开拿!嫩牛肉、鸡胗、黄喉、小郡肝、莴笋尖……泡在红油里,油香麻辣。蘸着干碟(辣椒面+花生碎+盐)或者油碟(香油+蒜泥+蚝油),蹲在矮板凳上啃,吃得腮帮子都鼓起来了!结账一看,俩人吃了百来块,撑得扶墙走。

2月成都旅游好吗?打卡必吃美食推荐清单!

总结下二月感受:

  • 天气: 出太阳就很舒服!没太阳时有点湿冷,羽绒服必备。下雨概率不高,我运气好全程没碰到。
  • 人少?不存在! 景点人依然不少,但比起五一国庆应该好点。
  • 吃: 火锅串串一点不受凉快影响!冬天吃热辣辣的反倒更爽!街头小吃也基本都开着。

这趟纯粹就是为吃来的!感觉再待下去,回去裤腰带都得松两扣。对了,临走老妈还让捎十包兔头回去…我说这能带吗?她回:“真空!没看见满大街都卖?” 得,又是一大袋子塞满了行李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