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外地朋友来成都玩,非得让我这个本地人推荐景点,把我问懵了。平时逛来逛去不就那几个地方嘛真要我整理个名单,还得自己捋一遍。周末干脆背上包当了两天游客,把市区几个点重新踩了踩。
第一天跑断腿实测
早上九点直奔人民公园,鹤鸣茶社早没空位了,竹椅子挤得满满当当。掏耳朵的师傅在人群里钻来钻去,金属镊子晃得哗响。我花三十块体验了五分钟,老师傅往我耳朵边一蹲,那些小工具在耳道里窸窸窣窣的,痒得我差点从椅子上弹起来。
中午转战文殊院,红墙边上挤满拍照的姑娘。院门口那家洞子口张老二凉粉队伍排到街角,我端着甜水面蹲在路边树荫下嗦,辣椒油滴到白T恤上洗都洗不掉。
傍晚跑到望平街,滨河路咖啡店全在抢河边座位。我跟着本地大爷大妈挤进香香巷,巷子窄得两个人要侧身过,酸汤猪蹄锅的热气直往脸上扑。吃完沿着猛追湾散步消食,河对岸339电视塔亮灯倒映在水里,晚风吹得我打喷嚏。
夜里暴走两万步
朋友非得看夜景,拖着我又杀回锦里。晚上八点的武侯祠门口跟春运火车站似的,红灯笼底下全是人脑袋。在锦里买了串糖油果子边走边啃,竹签差点戳到前面游客的后背。挤到茶馆露天台勉强拍到两张带屋顶的照片,背景里全是举自拍杆的游客。
转到宽窄巷子已经快十点,结果巷子里的酒开始上人。我在窄巷子石墩子上歇脚,旁边酒歌手扯着嗓子喊成都,鼓点震得屁股发麻。掏手机看步数:22000步。
第二天续命行程
睡到中午直奔建设路,电子科大后门的小吃街队伍排得比文殊院还夸张。我跟风排了半小时的锅巴土豆,吃到嘴里才发现就是学校后门水平。
下午跑去东郊记忆拍工业风,生锈的火车头前头蹲着五六拨拍婚纱的。走到旧厂房背面才清净点,发现涂鸦墙上有行小字“王二娃爱李翠花 2021.8.17”。
晚上约本地朋友在九眼桥碰头。酒街的灯牌晃得眼花,沿着河边走到安顺廊桥,桥底下有大爷甩着长竿夜钓,浮漂在府南河上晃悠悠的。
必须提的看滚滚
虽然累得够呛,第三天还是大清早赶去熊猫基地。七点十分到南门已经排长队,冲到月亮产房时玻璃前挤了三层人。举着手机等了二十分钟,树杈上那只熊猫屁股终于扭了扭,人群里齐刷刷冒出“哎呀~”的感叹。
回程特意坐地铁三号线,车厢里拖着行李箱的外地游客在讨论:“刚才看的花花是不是顶流那只?”我靠着栏杆闭眼补觉,帽子上不知道什么时候粘了片竹叶。
这趟跑下来筛出10个实在的点:
- 喝茶晒太阳去人民公园
- 烧香吃小吃蹲文殊院墙根
- 熊猫基地看国宝扭屁股
- 九眼桥酒街听歌吹风
- 东郊记忆拍锈迹斑斑的火车头
- 望平街猛追湾的河边咖啡馆
- 建设路排队吃大学生同款
- 晚上在锦里人挤人看红灯笼
- 宽窄巷子酒听方言民谣
- 府南河边看大爷钓鱼
朋友照着名单玩了三天,昨天发消息说腿都走细了,但建设路的烤苕皮连着吃了两天。这趟实践可算没白跑,下次谁再问直接甩名单过去,省得我当导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