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刚去成都玩了五天回来,冻得我鼻子通红还感冒了,今天赶紧把保暖经验总结出来。出门前看天气预报显示6-10度,心想这比北方暖和多了,结果落地双流机场直接傻眼——空气湿得跟泡水里似的,寒气往骨头缝里钻!
一、出发前准备栽的跟头
我直接穿着加绒冲锋衣就出发了,结果在宽窄巷子站了半小时小腿肚就开始哆嗦。回酒店赶紧翻行李箱,把三条裤子全叠着穿:最里面发热秋裤,中间抓绒裤,外面套条防水运动裤,臃肿得走路像只企鹅,但总算不抖了。
- 致命错误1:以为厚外套能扛所有,没带贴身保暖层
- 致命错误2:鞋子只穿了普通运动鞋,脚趾冻到发麻
二、第二天紧急补救方案
早上七点冲进春熙路运动店,买了三样救命货:59块的发热背心,129块的羊毛袜,还有双带绒登山鞋。结账时店员笑话我:"哥老倌,穿单鞋来耍冬天成都嗦?"
实测组合搭配: 上身:发热背心+毛衣+羽绒服+围巾
围巾不是装饰!在武侯祠露天茶馆喝茶时,冷风专往领口钻,我直接把脸埋进围巾里呼吸。
下身:两层袜子套穿+加绒裤特别要说那双厚袜子,在都江堰青城山石阶上站两小时,脚底板居然还热乎。
三、没想到的保暖死角
第三天去看熊猫更遭罪,园区全是露天步道。两个教训血泪换的:
- 手套必须带触屏功能!想拍熊猫啃竹子,脱手套三秒手指就僵了
- 耳朵罩比帽子实用,戴帽子进室内头发全汗湿,冷热交替更易感冒
最绝的是学本地人:在锦里买了巴掌大的暖手蛋,揣兜里能热六小时。坐地铁时暖手蛋放外套内袋,前胸后背都暖烘烘的。
四、室内外切换秘诀
成都商场暖气开得猛,但别急着脱外套!我有次在太古里餐厅脱了羽绒服,吃完饭出来温差太大,当晚就开始流鼻涕。现在学乖了:进门先解围巾,过二十分钟再脱外套,出去前提前穿好。
三天靠着这些法子,终于能悠哉吃火锅了。结账时老板娘还夸:"小伙子穿得对嘛我们四川人都这么裹!"要我说,成都冬天保暖就三点:里层发热,中层锁温,外层防风。对了,暖宝宝别贴太多,我在杜甫草堂贴了四片,结果肚子烫出红印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