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伙儿唠唠我在成都跑断腿的景点打卡实录。本来以为三天够用,结果跑完十大推荐地,脚底板都磨薄了一层。以下按我实际跑的顺序来,绝不掺水!
第一天:市中心暴走模式
早上六点就被酒店隔壁麻将声吵醒,干脆揣着手机导航开冲。第一站直奔春熙路,七点半的IFS楼下已经排长队。挤到最前面咔嚓拍了熊猫屁股,扭头钻商场电梯直冲七楼天台。嚯!这熊猫正脸比网图还大,爪子底下全是举自拍杆的,我蹲着找了半小时角度才拍到完整脑壳。
下楼拐进太古里地下一层,跟迷宫似的转了二十分钟才找到方所书店。拱形顶棚确实震撼,但拍照的光线暗得跟地窖一样,手机举高开夜景模式才勉强能看。
下午杀到宽窄巷子,人挤得前胸贴后背。左手端着15块的肥肠粉溜达,右手举手机躲旅行团小旗子。走到窄巷子最里头,突然被穿长衫的采耳师傅拽过去:“师傅来个传统采耳嘛”30块钱十分钟,小镊子往耳朵里捅的时候汗毛都竖起来了。

第二天:西郊文化洗礼
起了个大早赶杜甫草堂,8点开门就冲进去。茅草屋顶比想象中结实,但屋里那个灶台坑把我膝盖磕青了。在红墙竹影那儿拍了百八十张,突然发现手机镜头粘了片竹叶——难怪刚才拍啥都带绿影!
中午打车去锦里差点被司机绕路,盯着导航吼了句“师傅走直线!”才老实。三点钟的锦里小吃街挤得转不开身,三大炮糍粑砸得铛铛响,要了碗8块的冰粉,结果山楂片给得比葡萄干还多。
傍晚卡着关门前冲进武侯祠。看攻略说红墙夹道在惠陵旁,结果在园林区兜了三圈,问扫地大爷才找到。夕阳斜着打在红墙的时候,墙根全是蹲着等光影的姑娘,我瞅准空隙插空拍了张,背景里还有大爷的扫帚头入镜。
第三天:特种兵拉练
五点摸黑起床赶熊猫基地,7点冲到月亮产房已经排到拐弯处。隔着玻璃看见三只糯米团子叠罗汉睡觉,保安拿着喇叭吼“不准开闪光灯”,还是有人咔咔闪。小熊猫散养区倒是个惊喜,走着走着头顶树干突然窜过条红尾巴。
下午杀到青城山前山差点栽跟头。缆车排队要两小时,咬咬牙决定爬上去。石阶陡得跟竖梯似的,爬到老君阁时腿肚子直抽筋。最坑的是下山观光车:“单程10块只到半山腰!”又硬生生走了一个半小时。
晚上拖着残腿去九眼桥看夜景。河边酒街音响震得脑壳疼,拍张廊桥照片全是路人手机屏幕光。转角看见老妈蹄花总店,38块钱一碗的白汤蹄花救了我的老命——勺子一戳就脱骨,连汤带肉吸溜完才活过来。
血泪经验包
- 网红墙拍照赶早或赶晚,中午顶光拍人像就是灾难
- 宽窄巷子的采耳选30块基础款就行,花里胡哨的套餐纯属宰客
- 熊猫基地七点半前必须到检票口,晚半小时多排两小时队
- 锦里小吃看看就正餐去隔壁武侯祠大街便宜一半
- 青城山别信观光车到门口的鬼话!老老实实穿运动鞋
这趟跑下来手机相册爆满,充电宝用到发烫。虽然有些景点商业化得肉疼,但蹲在人民公园鹤鸣茶馆看大爷写毛笔字的时候,突然就懂了为啥成都人喝茶能喝一天——这巴适劲儿,确实得用脚底板丈量过才明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