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朋友来成都旅游,逮着我问到底该看哪个攻略。结果我俩一人抱着一本小红书推荐,一人捧着马蜂窝榜单,吵得面红耳赤也没个我这暴脾气上来了,不就是对比攻略嘛老子亲自跑一趟,把热门的几个全踩一遍!
第一步:资料收罗
我先把市面上那些吹得天花乱坠的攻略全扒拉下来了。什么“本地人私藏路线”、“2024最新网红打卡”、“三天两夜深度游”...光标题就看得我眼晕。塞进手机里足足三十多份PDF,打印出来能当砖头使。关键点全拿红笔圈出来:景点清单、路线安排、美食推荐、时间预估,连哪个厕所干净都记上了。

真实感受:不少攻略一看就是互相抄的!同一个春熙路熊猫屁股打卡点,能同时出现在“小众秘境”和“经典必游”两个完全相反的标签下。
第二步:实地开淦
定了闹钟五点半爬起来,揣着三台充电宝就冲出门。先照着某书热门攻略走“文艺小资线”:
- 宽窄巷子:攻略说清晨人少好拍照?屁咧!七点刚过旅游团小红旗就飘满巷子了,举着自拍杆的大妈差点捅到我鼻孔。
- 泡桐树街:推荐的手工咖啡店倒是在,但28一杯美式喝得我肉疼,隔壁包子铺两块钱的酱肉包它不香吗?
- 东郊记忆:旧工厂拍照是挺酷,可按照攻略找的“绝佳机位”,前面杵着三对新人在拍婚纱照,等了半小时硬是没挤进去。
中午换本攻略转战“吃货专线”:
- 建设路小吃:攻略说必吃烤苕皮,结果排了四十分钟队,吃到嘴里就两片红薯粉夹折耳根,还没我家楼下烧烤摊五块钱的好吃。
- 魁星楼串串:按图索骥找到的“二十年老店”,吃完拉了一晚上肚子,后来问真·本地人才晓得招牌早换人了。
第三天咬牙上了“经典打卡团”:
- 锦里+武侯祠:攻略说两小时逛完?我光在武侯祠找出口就绕了四圈!那些推荐买三国周边纪念品的,一个诸葛亮小挂件敢卖68?
- 熊猫基地:按攻略教的一大早顶门进,结果观光车排队排到太阳晒屁股,走到月亮产房时熊猫全在睡回笼觉,就看到一坨毛茸茸的屁股。
第三天意外发现
蹲路边啃锅盔时跟环卫大爷唠嗑,他指着我手里花里胡哨的攻略直撇嘴:“看这些不如去青城后山嗦碗豆花!” 真去了才发现,山脚下十块钱的酸辣豆花吊打市区网红店,爬山时遇见的小瀑布比攻略里P图的景还鲜亮,关键是人少得能听见自己喘气!
吐血结论:
- 那些吹“小众”的景点,你到的时候绝对人山人海
- 号称“本地人才懂”的老店,八成是刚租的招牌
- 时间安排统统不准!景点里找路、排队、等厕所全没算进去
- 最靠谱攻略在扫地大爷的嘴里——前提是你能听懂四川话
现在朋友再问我成都攻略,直接甩他这句话:网红推荐信一半,热门景点赶早去,吃饭跟着大爷走,走不动了滴滴喊!真要想玩透?辞职来住半年您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