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五常

“五常”是指 仁、义、礼、智、信,这五种基本的品格和德行是中国传统伦理的核心组成部分,孔子最早提出“仁、义、礼”,孟子扩充提出“仁、义、礼、智”,后董仲舒再次扩充为“仁、义、礼、智、信”。

仁:

仁即仁爱之心,是恻隐之心,是充盈于天地之间的大情大爱。仁不仅是最基本的、最高的德目,而且是最普遍的德性标准。

义:

义有正义和符合公益之意,强调人的行为要符合天道天理,符合家国天下的长远利益。义成为一种人生观、价值观,如“义不容辞”,“义无反顾”,“见义勇为”,“大义凛然”,“大义灭亲”,“义正辞严”等。

什么是五常

礼:

礼与仁互为表里,仁是礼的内在精神,重礼是“礼仪之邦”的重要传统美德。礼包括礼节、礼仪、礼貌等,用于处理与他人的关系,谓“礼让”。

智:

智从道德智慧可延伸到科学智慧,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结合和统一起来。智则不惑,能穷事物之理,明辨是非,知善知恶。

信:

信乃人言,是说人要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任,这是做人的根本,是兴业之道、治世之道。守信用、讲信义是中华民族共认的价值标准和基本美德。

“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并在《三字经》中云“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