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被称为“天府之国”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优越:
四川盆地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特别是秦朝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之后,成都平原成为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土”。
水利工程的贡献: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建设使得成都平原的水利条件大大改善,水旱灾害减少,农业产量稳定,成为了中央王朝的主要粮食供给基地和赋税的主要来源。
历史沿革:
早在先秦时期,“天府”一词就出现了,原本是指保管国家珍宝的官职,后来用以比喻自然条件优越、形势险固、物产富饶的地方。汉代益州包括现今的四川盆地和汉中盆地,东晋史学家常璩在《华阳国志》中称蜀地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有“水旱从人,不知饥馑”之称。
战略地位:
四川盆地周围都是崇山峻岭,交通闭塞,古称“四塞之国”,在冷兵器时代具有易守难攻的特殊战略地位,这也有助于其长期保持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
文化繁荣:
四川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位置,孕育了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民俗,自古以来便是文明沉淀生长的宝地。
综上所述,四川之所以被称为“天府之国”,是因为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水利工程的巨大贡献、悠久的历史文化以及重要的战略地位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