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代夫旅游业 马尔代夫游客来源国

马尔代夫旅游业

旅游业、船运业和渔业是马尔代夫经济的三大支柱。强调发展国民经济,实行小规模开放型经济政策。坚持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积极吸收国外资金与援助,加快经济发展。 2004年12月,联合国大会批准马从最不发达国家名单毕业,并从决议生效之日起给予马3年过渡期,期间仍保留最不发达国家地位,以确保经济、社会的平衡运行。后经马要求,推迟至2011年毕业。马尔代夫基于环境因素,境内无法建设铁路,民航事业不发达。设有易卜拉欣纳西尔国际机场。有7条国际航线和11条包机航线通往马累,斯里兰卡、印度、新加坡、阿联酋、南非及一些欧洲国家有定期航班飞往马累。

马尔代夫的主要交通工具为船舶。陆上交通仅限于首都马累,汽车、自行车为主要陆上交通工具。海运业主要经营香港到波斯湾和红海地区及国内诸岛间的运输业务,拥有250多艘商船。2013年运输通讯业产值约41.9亿拉菲亚,占GDP的19.6%。马尔代夫主要出口商品为海产品和成衣,主要进口商品为食品、石油产品、纺织品和生活用品。

中马自1981年开始经贸合作关系。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2006年,中马双边贸易总额为1600万美元,同比下降5.7%。其中,中方出口1540万美元,同比下降9%;进口60万美元,同比增长2107%。

自1972年,中国一直坚持向马尔代夫提供无偿援助。1985年,中国公司开始进入马尔代夫承包工程市场和劳务市场。截至2006年底,我公司在马承包劳务合同额累计6062万美元,完成营业额5354万美元。其中2006年,我在马新签承包工程及劳务合同额381万美元,完成营业额186万美元。

中马还在在其他领域开展交流合作。2000年9月20-30日,应中央军委邀请,马尔代夫国防和国家安全部长阿卜杜勒·萨塔尔·安马里对华进行友好访问,这是中马两军首次正式交流。1998年5月18日,马尔代夫政府与中国香港特区政府签署了民航班机过境协议。2004年3月28日,双方签署两国政府贸易和经济合作协定。2006年10月,马尔代夫政府任命杨桂生先生为驻上海名誉领事。2007年4月,中国东方航空公司开辟上海至马累的定期航线。2010年七月,川航开通成都至马累的定期航线。

马尔代夫游客来源国

马尔代夫共和国(原名马尔代夫群岛,1969年4月改为现名),位于南亚,总面积9万平方公里,陆地面积298平方公里,是印度洋上的群岛国家,南北长820公里,东西宽130公里,由26组自然环礁、1192个珊瑚岛组成,分成19个行政组,分布在9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内,其中199个岛屿有人居住,991个荒岛,岛屿平均面积为1-2平方公里,地势低平,平均海拔1.2米。马尔代夫具有明显的热带雨林气候特征,无四季之分。年降水量1900毫米,年平均气温28℃。马尔代夫国家虽小,建国也不久,但有很多节日,同时该国也是个伊斯兰教国家。

马尔代夫文化特色

地理气候

马尔代夫共和国(原名马尔代夫群岛)位于南亚,北纬4度,东经73度,是亚洲最小的国家。总面积9万平方公里(含领海面积),为印度洋上一个岛国,由1200余个小珊瑚岛屿组成,其中202个岛屿有人居住。马尔代夫分21个行政区,包括20个行政环礁和首都马累。

马尔代夫气候具有明显的热带雨林气候特征,无四季之分。年降水量1900毫米,年平均气温28℃。

马尔代夫的月降雨量变化很大。一月至四月较干燥,其中二月尤甚,而五月和十月则为月平均降雨量最大的月份。从五月至九月的hulhangu(西南季风)是湿润季节。此时常可见到风大浪急的海面和狂风大作的景象。从十二月至四月,是东北季风iruvai来临的季节。此时天空晴朗,湿度较小,很少下雨。

历史

根据马尔代夫当地的传说,马尔代夫的第一位苏丹本来是一位叫Koimale的僧伽罗族王子。他与妻子──当时斯里兰卡国王的女儿──流落到这个环礁湖,并且决定留下来。

多个世纪以来,阿拉伯海及印度洋沿岸各国的水手不断来到马尔代夫,并且使到当地发展起来。

中国元朝旅行家汪大渊曾访问北溜,北溜就是马累的对音。同时期的摩洛哥旅行家伊本bull;白图泰也在此生活过一段时间。在明朝文献中,马尔代夫被称为溜山。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亦曾到溜山。随郑和下西洋的翻译官马欢在所著的《瀛涯胜览》有专条纪述。

由1153年至1968年,马尔代夫都是一个独立的伊斯兰苏丹国,马尔代夫自1887年开始沦为英国的保护地,直到1965年7月25日为止。1953年曾经成立过一个短暂的共和政府,但很快又把管治权交回给苏丹。

1965年独立以后,苏丹继续执政,直到3年之后皇室被废。1968年11月11日,共和政府正式取代苏丹制,并改名为马尔代夫共和国。旅游业和捕鱼业一直是这些群岛的经济支柱。

传说

对于喜欢听一个好故事的马尔代夫人来说,一件很令人满意的事是该国的早期历史被载入神话和传说。

流传的Rannamaari的故事是关于一个每逢满月便索取一名处女牺牲品的海怪的故事。故事中一名来自摩洛哥的勇敢者,Abdul Barakaath-Ul Barbary先生决定对抗恶魔,并禁止他进入马尔代夫。

还有以故事的长度而著称的Bodu Thakurufaanu的故事,他从葡萄牙侵略者的手中拯救了马尔代夫。这些故事,尽管有很大的轶事成分,却是植根于构成了该国历史的真正史实。

文字记载中的马尔代夫,其人民曾到及既深且远的地方,地理上的隔绝并未限制了探险者们所探求的世界。今天的马尔代夫在很大程度上依然如故小,却并不匮乏;孤绝,却并非渺不可见。

节日

1、国庆日

每年的7月26日是马尔代夫的国庆日,该日也是当地的最大节日,届时全国全岛载歌载舞齐欢庆,为远来的游人平添了一道风景线。

2、其他节日

由于马尔代夫是个伊斯兰教国家,所以还有一些与伊斯兰教有关的节日。

1)圣纪日,在伊斯兰教历的第三个月的第十二天,是穆罕默德诞辰纪念日;

2)升天节,在伊斯兰教历的第七个月的第二十七天,是纪念穆罕默德从麦加旅行到耶路撒冷并在那里升天的节日;

3)祭礼节,在伊斯兰教历的第十二个月的第十天到第十二天,信徒们虔诚地向安拉献祭,赞美安拉的崇高与伟大。

民族

马尔代夫人口35.9万(2007年)。均为马尔代夫族。

官方语言为迪维希语,上层社会通用英语。

宗教文化

马尔代夫以伊斯兰教为国教,居民岛上不食猪肉,不饮酒,严禁偶像崇拜,妇女出行必须穿遮体长裙,男士不能穿短裤。外国游客在度假酒店内不用遵守此规定,但到了马累等当地居民岛,就必须入乡随俗了。马尔代夫居民大多是虔诚的穆斯林,讲礼貌、重礼节、淳朴好客,每天会进行五次祷告。而星期五的伊斯兰教安息日则是他们每周的星期假日,商店、学校和公共场所都会在这一天关门歇业。

马尔代夫融合来自于古代世界各地的海上移民所带来的丰富、多元的文化;当地传统音乐与舞蹈则深受东非文化影响,如击鼓与乐曲等;另受南亚文化影响,当地的饮食文化尤其凸现;马尔代夫的妇女则不同于南亚次大陆国家普遍对女性采取的隔离主义,而是活跃在主要社会活动中。首都马累的政府、军队、警察局等机关皆可见其影踪。而在其它原住民岛中,男人终年漂泊于海上捕鱼讨生活,女性则扮演持家照顾老少的角色。毕竟群岛国家,海洋是原住民终年所依存的资源,故海洋子民自然以海洋文化来呈现这支独立民族的风情了。

需要注意的是,在马尔代夫,裸泳是违法的。

环保

环境对于一个马尔代夫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直接的影响。各个岛屿被成千上万的珊瑚礁所保护,这些珊瑚礁需保持活力以使得这个独特的群岛在未来可以存在。礁石上的珊瑚需要其无数的居民以之为食来使得珊瑚可以继续生长。

当地人需要水中的鱼虾来维持生计,而且他们依赖礁石和岛屿的美丽来维持旅游业的发展。最为重要的是,马尔代夫人需要其公民和访客们小心照料这一美好的自然环境,以便使其作为地球上最富于魔力的地方之一能够得以保存。

已经颁布了数项政府法令以建立一个系统,为否则将脆弱不堪的1190个岛屿提供自然保护。从1995年开始,重要的海洋区域被挑选出来设为保护区。濒危海洋物种例如鲸鲨、海龟、海豚以及珊瑚也同样受到法律保护。

马尔代夫经济状况

以下是比较经济实惠的岛屿:

soneva集团下的三个:fushi、gili和sixsenselaamu

One&OnlyReethiRah

马尔代夫旅游业 马尔代夫游客来源国

HuvafenFushi(芙花芬岛)

Constance集团下的:Wretreat&Spa(W岛),HalaveliResort(哈拉薇丽)

TajExotica(太姬珍品)

conrad(希尔顿-港丽)

Regent(丽晶)新开业不久的岛

FourSeasonsLandaaGiraavaru(四季--兰达吉拉鲁岛)

FourSeasonkudahuraa(四季--库达呼拉岛)

AnantaraKihavah(新开的,比Anantara的另外2个酒店档次高多了)

以上有些集团旗下在马尔代夫不只一家酒店,只列出了顶级的。马尔代夫即使同是5星或者6星的酒店中,档次也是不同的。上面的酒店差不都就是马代常人定的到的里面的最顶级的了。不好说哪个最好,各有千秋。根据房型不同,四天价格在4万到十几万不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