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 旅游
探寻非洲神秘之处——纳米比亚自驾游
作为非洲南部的国度,纳米比亚拥有着壮观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文化遗产,自驾游成为了一大热门的旅游方式。从首都温得和克出发,一路向南去探访纳美吉博沙漠、斯温科普国家公园,再到看海豹、鲨鱼的斯卡克斯沃尔顿,这趟旅程将给游客们带来难忘的非洲体验。
探寻黑人领袖的足迹——肯尼亚旅游
作为非洲的旅游热点之一,肯尼亚不仅拥有着壮观的野生动物和迷人的海滩,还有着令人敬仰的领袖们的足迹——肯尼亚独立运动的领袖贝尔·布特罗、美国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曾经在肯尼亚生活、工作过。在肯尼亚并不仅仅是观光,还可以参观这些具有历史意义的地点,感受这个国家动人的历史。
文化交融之旅——摩洛哥深度游
摩洛哥是非洲最具有魅力的国家之一,跨越欧洲和非洲两个大陆,是阿拉伯和非洲文化的交汇之地。蓝色的壁画小镇沙夫沙万、著名的古城马拉喀什、远离尘嚣的沙漠细节,一路走来,你将欣赏到摩洛哥不同的景象,感受文化交融的魅力。
打开非洲旅行
洲际旅行家
作者:华崇斌
一
在我的印象里,燕子总是秋去春来,扮演着昭示季节变换的候鸟的角色。每当风从东南太平洋海面向大陆吹过来的时候,燕子的归来为期不远了,那有着黑色剪刀尾巴的身影在空中展翅斜飞的时候,我的心情也会好起来,有种喜悦感!因为春天的脚步已近在咫尺!
来自太平洋潮湿的海风带给大陆湿润和温暖,一扫寒气,促使万物萌发,孩子们的作文中经常会这样写“花枝招展的春姑娘来了!”。伴随着暖风的除了燕子,还有很多候鸟,但是今年,我要特意说下燕子。
在我小时候一直燕子被老师教导视为“益鸟”,原因是它以吃虫子为生,而虫子又是害虫,这个逻辑颇有“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感觉,事实上,燕子从来没有做过对人类有害的事。看来“益鸟”名副其实。
燕子身材小巧,飞翔姿态优美,形象友善,似乎还没有人对它有反感,连在檐下做窝也被视为吉祥之举,即使燕子粪便污染了环境。偶有不懂事的小孩拿竹竿把燕子巢捅了也会被大人斥责,可见人们对它的普遍的友善。
北京的七月底,雨燕好像突然一夜间不见了踪影,人们在想,这些喜欢浪迹天涯的神秘侠客一定是去了世界某个地方。
小部分家燕们一直向南,会去东南亚,印度,甚至澳洲越冬。
而雨燕则和大部分家燕则一路向北飞行,这个谜底在2016年才得以揭开,我从各种资料中得到的候鸟迁徙路线,雨燕的路线并不在其中,说明之前他们的行踪一直是个谜。
我一直以为燕子南迁,是从我所在的地方秦岭南麓飞向中国南部云南、昆明一带,仰或是最远到东南亚而已,至多直线2000多公里而已。直到我看到一些消息,也是生物学家新科技的运用,终于解开了燕子长途之谜。
燕子到底去哪里过冬了?旅程是怎样安排的?途径哪些地方?
2014年5月24日,有专家团队在燕子身上安装了微型定位器,这样,燕子南迁越冬的路线才完整的暴露在世人面前,结果真让人惊掉下巴!
燕子季节迁徙的目的地竟然是非洲南端的南非,甚至达到非洲最南端的开普敦,旅程长达25000公里!
旅途跨越草原,戈壁,沙漠,高原,江河,海洋,高山,横向跨越经度超过100度,纵向跨越南北半球,纬度超过80度,几乎从不停歇,单程超过2.5万公里,说它们是洲际旅行家毫不为过。
以北京的雨燕为例,到7月底,燕子们大脑里似乎里打开了一张迁徙的路书,他们成群结队,但是队伍没有大雁那么整齐,因为他们体型娇小,飞行能力超强,好像飞行过程中没有必要彼此借助相互振翅的气流而省力,但是却又不约而同,出发后便严格按照计划一站又一站飞向目的地,起初,他们并不是直接朝向南方,而是向北,经过河北,然后进入内蒙古——呼和浩特,甚至越过部分蒙古国领土,然后再进入中国,穿越甘肃,又进入新疆,注意:这方向一直向北,再向西,看不出半点南迁的意图。接着从天山东端到天山之南,塔里木盆地北端,再经过中国最西端喀什一带,进入吉尔吉斯斯坦,接着折向西北进入哈萨克斯坦,又进入土库曼斯坦和伊朗,再折向西进入伊拉克和沙特阿拉伯。途经草原,隔壁,山脉,沙漠,高原等地形区。越过红海后,进入非洲东北部,然后才开始向南,也就是说,真正意义的南迁,是从非洲北部开始的,亚洲部分只能算是西迁。
在一路的旅途中,燕子并不是直线飞行,而是弯弯曲曲的路线,绕过了一些高山障碍,选择了最适合飞行的路线。其中最长的水上飞行,是红海,红海海盆为亚非大裂谷的一部分,红海位于非洲东北部与阿拉伯半岛之间,形状狭长,从西北到东南长1900公里以上,最大宽度306公里,红海最窄处30千米,就是南端曼达布海峡。从路线图上看,燕子们没有选择最窄处,而是选择了红海的中部,也就是说,在整个旅途中,唯一要穿越的海面飞行在300公里左右。
然而对于作为无法水上觅食的陆鸟燕子来说,这还远不是这次长途旅行最大的劫数。
在路线图中,进入非洲境内,首个领土国家是苏丹,大致从红海西岸苏丹港附近进入非洲大陆,继续向西,接着经过喀土穆,然后转向南方飞行经过南苏丹城市瓦乌一带,随即越过赤道进入刚果民主共和国。
经过刚果民主共和国基桑加尼一带,再进入赞比亚、纳米比亚。
接着,燕子们将有一个生死劫,那就是进入马拉维,马拉维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严重依赖国际援助。食物的短缺让马拉维人能够吃下所有他们能找到的营养来源,当雨燕们长途跋涉到达马拉维的时候,这里的人也将迎来一场盛宴,人们起初用一种粘网捕捉燕子,作为蛋白质补充来源,后来孩子们用类似钓鱼的方式来钓取燕子,他们在鱼钩上挂上白蚁之类飞虫,竖起鱼竿,让白蚁带着钩子在风中飘,劳顿的燕子来到以后纷纷中招,疲劳和饥饿让他们难以抵抗对这种美食的诱惑,每个人几乎每天都可以捕捉到上百只雨燕,这对燕子们来说真是一场等候已久的谋杀和悲剧!
逃过此劫的雨燕最终到达南非南端开普敦附近,这才算完成旅行。这时候已经是10月份。旅途历经3个月之长。(开普敦,始建于1652年,原为东印度公司供应站驻地,是西欧殖民者最早在南部非洲建立的据点,故有“南非诸城之母”之称,开普敦以其美丽的自然景观及码头闻名,知名的地标有被誉为“上帝之餐桌”的桌山,以及印度洋和大西洋的交汇点好望角。因其美丽的自然及地理环境,开普敦被称为世界最美丽的城市之一,亦成为南非其中一处旅游胜地。
开普敦最初环绕码头发展,因为由荷兰开往东非、印度和亚洲的商船都会路经此地作补给,久而久之便成为欧洲人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第一个长期聚居点。其后欧洲人亦建立了他们的第一所军事基地好望堡,在约翰内斯堡的建立及在德兰士瓦发现大量的黄金和钻石之前,开普敦是非洲南部最大的城市)
这些旅行家们通常都会选择在晚上迁徙,在白天的时候需要捉虫子来填饱肚子,天黑之后,它们会成群结队继续旅程,但是燕子并不是一下子就飞到目的地,是飞一晚上之后,在白天休息捕捉虫子填饱肚子,飞行一个晚上后,第2天白天捕捉虫子,吃饱之后晚上继续飞行。
在燕子们的行程中,依次穿越了温带大陆气候区,热带沙漠气候带,热带草原气候区,热带雨林,还有非洲南端的地中海气候区,历尽千山万水,越过沧海桑田!
事实上雨燕和家燕有较大的区别,虽然它们习性基本一致,甚至大部分家燕和雨燕的迁徙路线是一致的,在非洲尼日利亚和南非都曾经捕获过多只腿上带着我国山东日照林业局标志脚环的家燕,这就证明了大部分家燕有着和雨燕相同的越冬线路,在马来西亚也捕获一只同类带脚环的燕子,说明小部分燕子去了东南亚越冬。从捕获的实验对象燕子的数据分析,说明一个问题,和雨燕有着相同线路的家燕占大比例,只有少数燕子去了东南亚或者澳洲。如果不出我的所料,有着重要地理分界线作用的秦岭以南的家燕应该是东南亚的常客,而秦岭以北的燕子们应该大都去了南非。
每年的一二月份,南非的燕子们就出发了,经过两个半月左右,就到了我国北方,然后筑巢产卵育雏,等到七月底八月初,再次带着孩子们飞向非洲!
二
这场旷日持久的长途跋涉,存在很多让人难解之谜。
燕子的旅行有没有方向标?比如太阳,星辰,地磁场?
他们为什么不跟另一小部分燕子一路去东南亚越冬?
为什么不走更便捷的线路?比如直线飞行?
在食物链中,燕子显然不在最顶端,途中是否有被捕食的风险?
沿途经过了哪些气候区、地形区?
沿途食物补给?如何休息?
他们在飞行途中经历了什么?
这个复杂的路线是如何被确定下来的?
燕子们如何知道遥远的目的地当地的情况?是有意识的还是仅仅只是习惯性迁徙?
旅行的路书如此详细、缜密,到底是用什么信息又经过多少次的反复才确定下来?这些信息如何收集到的,依靠燕子的大脑存储吗?
燕子们如何应对旅途中突发的气候变化和灾难?
燕子对目标的执行力?
是否存在误入歧途的可能性?
其他候鸟的迁徙线路?(水鸟,陆鸟)
是大自然帮助燕子选择了线路,还是燕子们主动选择了线路?(自然选择:比如沿途一直是更舒适的气候,而没有其他选择,燕子追逐适宜气候与食物的过程中自然形成了线路,这种想法是我在研究了养蜂人追逐蜜源迁移线路后才有的疑问)
带着以上疑问,我查了很多地理、生物方面的资料,迄今为止,人们对候鸟的迁徙一直还存在许多不解。
这些候鸟在漫漫迁徙途中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佳话,关于友谊,关于爱情(克罗地亚白鹳的爱情故事,在世界上有极大的影响力;元好问的《雁丘词》更是经典,好学者可以百度),关于毅力,甚至于关于飞行借力的科学……从古至今,一直被传唱,给人类以精神的慰籍。
未来终于有一天,更多的谜底将被揭开!人类对自然力量的探索永不停歇,而每一个疑问,将是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
我的很多思考至今仍没有合适的答案,我的研究和探索也远未停下。关于这些传奇旅行家们的故事也仍在继续,思考确立探究的方向和目标,观察和研究开启智慧之门,每一次新的发现,都将我们带入一个新的未知领域,人类就是这样一步步踏入文明之路!
我尝试了很多种燕子改变迁徙路线方案,然后又一一否决。
从北京到开普敦,我终于发现,这一路,燕子们一直选择走陆路,尽可能减少经过海洋,海洋上强对流空气,瞬间可能逆转,风力强盛,对陆鸟燕子来说更加艰难,生命受到的风险更大。亚非大陆的穿越,他们选择了最狭窄的红海。
他们一直在风中,据说睡觉也是在空中,因为他们可以长时间不动在气流中滑翔,几乎永不停歇,因而在欧洲被称为“无脚鸟”。
据观察家记录,有的雨燕保持飞翔连续超过十个月没有落地,它们可以在空中睡觉,洗澡(雨中),觅食,甚至完成交配。由于经常悬浮在空中,他们的脚趾退化,很难落地后保持正常直立姿态,只能靠抓住墙沿,如果落在平地上,起飞就会很困难(跟我们平时看到的家燕不一样)。
据说雨燕创造了一种半脑慢波睡眠方式,一半大脑清醒,另一半处在睡眠状态,交替休息,这样就可以解决长时间运动状态下的疲劳问题。
目前已证实普通雨燕经常在空中过夜。人们通过从飞机和滑翔机上观察以及用雷达定期跟踪,发现这些鸟在夜晚原本该找个巢栖息的时候却长时间逗留在空中。它们很可能除了繁殖就根本不回陆地,这意味着一些幼鸟从某个夏末开始会飞后开始飞翔直至第二年的夏天才首次着陆在某个潜在的巢址上,这期间它们需要不间断飞行至少50000公里!
三
对于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为人生终极目标的人类来说,在作为飞行界金字塔顶端王者的燕子面前,真实太微不足道了!
一个人一生走过的路可能会超过2万5千公里,然而对于每年一次来去50000公里长途旅行的燕子们来说(这还不包括驻留地每天的飞行距离),真实太渺小了!在我的眼里,燕子是柔弱的,他那纤薄的身材,感觉远不是搏击长距的好手,在这个燕子旅行的秘密被揭开后,我得在明年的春天,对来自非洲最南端的旅行家们深表敬意了,也许,我仰视的姿态,才是我最好的表达我对他们的敬佩!
这是一个伟大的航程,地球上没有任何生命的旅行可以跟雨燕媲美!以前人类从未发现鸟类能够长期生活在空中,而这个发现得以让我们从新审视周围的生命,每一个生命都有值得尊重与敬佩的地方。就像蝉,在几米深的地下经过几年的孵化,出土后不到一个月即宣告生命结束,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嫌弃它的鸣叫呢?
生命就如一首歌,你就尽力去唱吧,反正一切都会结束!
生物的进化如此神奇,不仅生理上适应了严酷环境的选择,就像雨燕,习性上也尽力去适应自然的选择,这些生物特性,正是生命的基因不断被淘汰而保留下来的优化过后微小的那部分,我们在观察周围生物的某一个特征时,应该想到这只是保留下来的百分之一,或者千分之一,万分之一……更多的是被大自然毁灭,在生命的历史上没有留下一点点痕迹!这就像一场又一场基因的战争,死亡了更多的人,而生存保留下来的机会少之又少,弥足珍贵!
在我得到这些知识的时候,我会以更加审慎的态度对待周围这些生物,善待自己周围一切生命,观察它,不要随意去伤害他。生命可贵的意义和价值也在于此。每一个生命都是这个星球上珍贵的资源!
那么雨燕的家到底是北方,还是南方?这位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南北半球飞翔奔波的旅行家,让我陷入了两难,似乎难以确定。但是他们毕竟在北方筑巢,又生儿育女,家乡应该算是在北方吧?
每当燕子们回到北方的时候,它们总是能顺利找到去年的家,而年轻的燕子也会筑造新的巢穴,建立新家,或许,它们在旅途中已经恋爱,建立了家庭关系,然后筑巢,再产卵,孵化,养育下一代燕子。因为他们来到北方的时候,好像已经都是成双成对的。
最大的疑问,这个超过25000公里的目的地是如何确定的?燕子们为什么要舍近求远?
这显然不是走走停停随遇而安的漫无目标的飞行,我怀疑雨燕的祖先可能生活在非洲,然而他们生儿育女却又在北方,到底哪里算是他们真正的家呢?
这些伟大的洲际旅行家们在亚洲生儿育女,然后又带着孩子们飞向非洲,这是一场伟大的举家迁徙,他们行为足以让一切以航程引以为傲的家伙们瞬间渺小!
期待与同路爱好者们共同探讨!
作者简介:华崇斌,男,教师,热爱文学,热爱自然,热爱动物。因杂事缠身,疏于动笔,近期稍有闲暇,遂成此文,敬请斧正!
去非洲旅游10天多少钱
如果是到埃及、地中海一带,大概在8000元-10000元之间
如果到南非旅游,那么就在15000元上下
如果到肯尼亚旅游的话,大概在14000元-18000元之间
当然,以上只是普通的价格,现在是旺季,可能会更贵一些。
另外看你是什么品位了是想省钱还是豪华
还有一点就是以上只是旅行团的团费,你可能还要再花2000-5000元左右
非洲十大著名景点推荐
非洲最有名的十大景点:乞力马扎罗山、胡夫金字塔、毛里求斯岛、东非大峡谷、塞舌尔、塞伦盖蒂国家公园、南非西海岸、好望角自然保护区、德吉马广场、克鲁格国家公园(南非)。
1、乞力马扎罗山
乞力马扎罗山位于坦桑尼亚东北部及东非大裂谷以南约160公里,是坦桑尼亚和肯尼亚的分水岭,非洲最高的山脉,也是同时是火山和雪山。面积756平方公里,其中央火山锥呼鲁峰,海拔5,895米,是非洲最高点。
2、胡夫金字塔
胡夫金字塔是埃及金字塔之一,塔高146.59米,因年久风化,顶端剥落10米,现高136.5米,相当于40层大厦高。塔身是用230万块巨石堆砌而成,大小不等的石料重达1.5吨至160吨,塔的总重量约为684万吨,它的规模是埃及至今发现的70多座金字塔中较大的。
3、毛里求斯岛
毛里求斯岛。在印度洋西部。由火山喷发而成。熔岩广布,多火山口。南北长61km,东西宽47km,面积1865km2占毛里求斯国土面积90%以上。中部为高原,地势南高北低,间有低山孤峰。一般海拔300-600m,最高峰小黑河峰海拔827m,亦为毛里求斯最高峰。
4、东非大峡谷
东非大裂谷是世界大陆上最大的断裂带,从卫星照片上看去犹如一道巨大的伤疤。东非大裂谷素有“地球伤疤”之称。当乘飞机越过浩翰的印度洋进入东非大陆的赤道上空时,从机窗向下俯视,地面上有一条硕大无比的“刀痕”呈现在眼前,这就是著名的“东非大裂谷”。
5、塞舌尔
塞舌尔,全名塞舌尔共和国,是坐落在东部非洲印度洋上的一群岛国家。1976年6月29日塞舌尔宣告独立,成立塞舌尔共和国,属英联邦成员。塞舌尔陆地面积455.8平方公里,领海面积约40万平方公里,专属海洋经济区面积约140万平方公里。
6、塞伦盖蒂国家公园
塞伦盖蒂国家公园位于东非大裂谷以西,阿鲁沙西北偏西130公里处,一部分狭长地带向西伸入维多利亚湖达8公里,北部延伸到肯尼亚边境。1940年后成为保护区;1929年,塞伦盖蒂中部228,600公顷地区被定为狩猎保护区;1951年建成国家公园;1959年得到扩大。
7、南非西海岸
南非西海岸,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湿地保育区之一,园内有礁湖、泥地、原始海滩,以及南非最大的咸水沼泽,构成了大地上色彩最为丰富的油画。这里不但是鲸的乐园,还是鸟类的家园,肥沃的沼泽滋养着鹈鹕、黑鸬鹚和黑背海鸥。
8、好望角自然保护区
在西蒙斯敦和好望角岬角之间,现辟有好望角自然保护区。在保护区内,铁锈色凹凸不平的地面上生长着一片片低矮的灌木丛和被称为南非国花的山龙眼,狒狒、非洲旋角大羚羊等动物间或在眼前一跃而过。
在大西洋边红色的卵石滩上,时常可见驼鸟闲庭信步的可爱模样。在保护区的西南端有一个如同伸入大西洋中巨大鳄鱼爪的岬角。好望城是南非古老的欧式建筑。好望角(CapofGoodHope)自然保护区孕育着1500种植物,还有许多鸵鸟、羚羊和狒狒等。
9、德吉马广场
德吉马广场位于马拉喀什市中心,坐落着大片的露天市场,为摩洛哥甚至于非洲大陆注入着生命的力量。它之所以闻名,不仅仅是因为其美丽的外表,最主要的还是它丰富多彩的白天和夜晚生活。
白天广场上挤满了耍杂技的人,耍猴的、耍蛇的等,下午的时候则挤满了出来散步的人、魔术师、跳舞者、音乐家等。而一到晚上袅袅的炊烟就将它幻化成了一座囊括了众多美食的小吃街。
10、克鲁格国家公园(南非)
克鲁格国家公园是南非最大的野生动物园。位于德兰士瓦省东北部,勒邦博山脉以西地区。毗邻津巴布韦、莫桑比克二国边境。公园长约320千米,宽64千米,占地约2万平方千米。
非洲
非洲,全称阿非利加洲,位于东半球西部,欧洲以南,亚洲之西,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纵跨赤道南北,面积大约为3020万平方公里(土地面积),占全球总陆地面积的20.4%,是世界第二大洲,同时也是人口第二大洲(约12.86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