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千户苗寨旅游路线 千户苗寨游玩攻略

西江千户苗寨旅游路线

西江千户苗寨现在简直就是一个露天博物馆。苗寨展示了苗族的发展历史。寨子里也在展示苗族的文化传统,这里还有著名的银匠村,苗族的银饰都是手工制作的。有苗族文化的展示等等。

千家万户的夜景

每天晚上,家家户户都亮灯。随着天色越来越暗,西江的上千个苗寨变成了一片灯光的海洋,你可以看到苗寨呈牛头形状。为了让游客更好地欣赏西江千户苗寨的夜景,景区在山坡一侧搭建了观景台,并开通了观光车。

苗族歌舞

苗族人自己表演的歌舞都有地方色彩。华丽的服饰,欢快的歌舞,优美的爱情故事,可以让你更加了解苗族的文化习俗。

村里所有的老人都唱苗族古歌。他们用苗族古语演唱他们的史诗古歌(苗族古歌有四个部分,包括

万物起源,天地洪荒,苦移历史能流传下来,也是一大功德。当你遇到特殊事件或重要人物出现时,你仍然可以看到高湛的铜鼓,方巷的高音芦笙,对面一排的木鼓等。

一、西江千户苗寨快游线路

(一)快速旅游线路概述

十二酒吧原生态歌舞表演(11:30)长桌宴博物馆盖奇古巷田园观光区观景台(苗寨全景)景区直通车(到荔波、到朗德、到镇远、到高铁站)

(2)快速旅游线路的细分介绍

1.十二条酒(10:30-12:00;5:00-16:30建议播放时间:20分钟)

西江苗寨景区北门,苗族人穿着最好的衣服,摆着十二张方桌。苗族姑娘端上米酒,同时请德高望重的村里长辈敬酒。这是苗族人迎接客人的最高礼仪。这十二种酒分别代表十二种祝福和祈祷:恭喜;二道繁荣;三勤劳之道;四种善良;五宽宏大量;第六,财富;七条光明大道;八美;九寿;十大英雄;十条智慧;十二条高尚的道路。

西江千户苗寨旅游路线 千户苗寨游玩攻略

注:如到达景点没有活动时间,可在离开景点时按活动时间体验。

2.原生态歌舞表演(11:30-12:10;时间:40分钟;可以用景区门票看)

地点:演出地点(于风三桥和于风四桥之间)

苗族被誉为“歌的世界,舞的海洋”。在西江上千个苗寨里,每天都有原汁原味的苗族歌舞表演,让你畅游在歌舞的海洋里,体验充满活力的苗族文化。在西江千户苗寨,每天早晚都有一场原生态歌舞表演。奔放的苗族少男少女,在芦笙的伴奏下,跳起了热情奔放的民族舞蹈,让人陶醉在浓郁的民族风情中。

3.长桌宴(午餐:12:30晚餐:18:30;时间:40分钟)可在景区微信号在线预订,购票或苗寨商城。

看完原生态苗族歌舞表演,就到了午饭时间。千万不要错过独具特色的苗寨“长桌宴”,特色酸汤鱼,苗家的鼓藏肉,农家腊肉香肠,各种农家炒青菜。最美味的是伴着苗族姑娘的敬酒歌,悠扬的芦笙歌,姑娘们碗里醇香的米酒。这样才能真正感受到苗族人的日常生活。

4.博物馆(9:00-17:00;建议播放时间:30分钟)

西江苗族博物馆位于西江千户苗寨景区。由六栋单体二层建筑组成,具有典型的苗族建筑风格,外观为苗族特有的吊脚楼。馆内设有前厅、历史馆、制作馆、节日馆、舞蹈馆、建筑技艺馆、服饰银器馆、运动苗药馆、巫文化宗教信仰馆、生活馆、多媒体多功能厅等11个展厅。这里有1220多件苗族文物和350多幅有代表性的图片、画像和b

嘎古乡,苗语意为苗寨胡同。嘎骨乡有很多游客必去的文化景点。他们撑着油纸伞走进了古巷。两边老木屋暗红色的木墙上画着民族风情的壁画。生动的彩绘壁画记录了苗族神秘的图腾、美丽的传说和盛大的苗年。在古巷,有见证西江最早历史的“源头西江”,有展示苗族古桥文化的“家祭桥”,还有苗族先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口头史诗演唱、情歌对唱、苗绣非遗传承、银饰制作、米酒酿造等活态文化展示点。

6.田园观光区

层层梯田,清澈的河流,水田里曲径通幽,有时还能看到一家人在水田里忙碌,平整土地,插秧,让人感受到浓浓淳朴的民风。有了这样安静的农事画面,整个人会变得特别安静祥和。

7.观景台(苗寨全景)

站在观景台上,可以看到街对面成千上万的苗族家庭炊烟袅袅。钱缪的吊脚楼依山而建,山众多,鳞次栉比,大气磅礴。从山脚下可以拍到山顶,用手拍很美。(租一套苗族服饰,融入雄伟多彩的苗寨。)

二、西江千户苗寨慢游路线

(一)慢游线路概述第一天:

十二酒吧长桌宴野董寨银店农家画家米酒店鼓楼寨子树蜡染店博物馆乡村观光区小吃街《美丽西江》大型歌舞晚会观景台(苗寨夜景)吊脚楼客栈(梦回西江度假酒店)

次日:

观景台(苗寨晨景)盖奇古巷直通车到景区(到荔波、到朗德、到镇远、到高铁站)

千户苗寨游玩攻略

西江千户苗寨是地球上规模zui庞大的苗族村路聚集地,拥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诸多古代遗留下来的建筑群和民俗元素都是非常值得探究的遗产,成为非常著名的旅游胜地,下面给大家分享超详细的西江千户苗寨游玩攻略。

西江千户苗寨一日游记

西江千户苗寨2日游攻略

西江千户苗寨要怎么玩

西江千户苗寨门票多少钱

铜鼓苗寨跟西江千户苗寨对比分析

西江千户苗寨值得去吗

我是通过毕赣执导的《路边野餐》才知道凯里的,影片讲述了一个生活在凯里的乡村医生,为寻找侄子,来到一个叫“荡麦”的陌生小镇,经历了一系列如梦似幻的故事。取景地在黔东南地区,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就想,以后要去黔东南一趟。不到一年时间,这个愿望就实现了。

凯里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首府,全州辖凯里市和15县,居住着33个少数民族,其中以苗族人数zui多,其次是侗族。黔东南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说,所以凯里也有明显的地形起伏,坡多弯多,这也是我接下来一个星期里旅途所经地的共同特征。

“凯里”这个名字源于苗语,意为“木佬人的田”,苗语称“木佬人”为“凯”,称“田”为“里”,至于“木佬人”是什么,据说也是一支少数民族,目前未获官方承认。

从住处后面绕出去,有一条小路,两边围着栏杆,墙上满是色彩鲜艳的图画,画着凯里少数民族的风俗,包括吹芦笙、长桌宴等等,生动活泼,估计是带有宣传性质的一条特色小路。

凯里的出租车是绿色的车身,如同周围的山一样长满森林。

夜晚,走在凯里的北京西路上,这里是城市的繁华街道,道路两旁立着一排排高大的路灯,呈玉兰花形状,散发出白色光亮。

西江千户苗寨

没有在凯里停留很久。第二天早上,我们在凯运司客车站买了去西江镇的车票,16元一人,路途耗费一小时左右。

当大巴驶出城区,进入郊外,渐渐地就像穿越了一般,两边不见了寻常的砖房,木质吊脚楼占据了视线,屋顶盖着黑瓦,有个银色的牛角形装饰物,据此推测牛该是苗族的神性之物。

楼体用木板搭建而成,颜色与当地的土壤差不多,贵州天气多变,潮湿多雾,吊脚楼依山傍水,就山势而建,通风性能好,成为当地民居一大特色。

西江千户苗寨是世界上zui大的苗族聚居村寨。还未进入景区大门,就有穿着苗族盛装的老奶奶站成一排,表示对游客的欢迎。

苗族老爷爷扎着头巾吹芦笙,让人视觉与听觉上都充盈,也让人从外面就感受到,这完全是一个商业化的旅游景区了。

进入主街以后,看到人头攒动,提着行李的我们打算先找住处,经过一座风雨桥,登上台阶,西江苗寨的客栈顺山势而建,山脚、山腰和山顶均有分布,一般而言,越往山顶走,风景越好,价格越高。

我不知在网上哪儿看到一种说法,这儿的客栈总是供大于求,因此不必提前预订,到了再找也不麻烦。

然而我们到的时候是旅游旺季,许多客栈早早就满房了,彼时正值中午,耐不住肚中饥饿,我们先进了山腰一家餐馆,点了两碗牛肉粉,用的是当地特色的米粉,味道鲜香,15元一碗,在景区算实惠了。

吃完以后,发现这家店也提供住宿,一问,普通双人间没有空调,厕所是公用的,价格180元,苗寨并不凉快,高温也有34度,我们需要空调房休息,便继续再找。

后来发现一家途窝客栈,正好一个旅行团退房,双人间280元,有空调和独卫,就是前一天下过雨,屋内很潮湿,而且隔音很差,楼上人走路会踩得地板吱呀呀响,这似乎是吊脚楼的共性。这家客栈地理位置不错,有个露台,望出去视角好,早已在山路上负重爬得上气不接下气的我们就住下了。

下午沿河去主街。河边有许多穿着苗族服装拍照的姑娘,租一套衣服拍照10元,倒是不贵。不断有人来问我要不要照相,但天气炎热,也不愿折腾,就一一谢绝了。

苗族除了五彩斑斓的服饰,银饰也很出名,而且以大、以重、以多为美。随便路过一个小摊子,上面都摆满了闪亮的银饰。我拍到的一个银饰摊,苗族老奶奶坐在椅子上睡着了。

苗族人喜食糯米。小吃摊上随处可见蒸好的糯米饭和竹筒饭,还有用糯米捣成的糍粑,揉成一个小团,裹上芝麻粉、花生碎之类,咬一口,清香粘糯,甜而不腻。糍粑槽放在小摊边,顾客可以亲自体验一下捣糍粑的感觉。

一路上都可以看到各种酥糖类小吃。苗王酥满街都是,还有一种我忘了名字的小饼,摆在筛子上,上面撒着芝麻,有师傅托着筛子晃荡,芝麻粉末便会均匀地粘在饼上。

景区里有个苗族博物馆值得一去,里面展示了苗族人的历史和生活习俗。我们刚进博物馆就下起了大雨,恰好可以利用这段时间躲雨并了解苗族风俗。

黔东南地区的苗族信奉“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苗族古歌传唱道:风生雾,雾生云,云生雨。雨落到地上长出了枫木,枫木长大后引来两只鸟雀在枝头鸣叫,然而这鸣叫惹怒了树下的女神。女神怒而将枫木砍倒,树心却化作一只蝴蝶翩飞。蝴蝶与水上的泡沫“游方”(恋爱)怀孕后生下十二个蛋,由脊宇鸟艰难地孵化了十二年,zui终诞生了十二古祖——姜央(人)、雷公、龙王、象、牛、羊、鸡、蛇、蜈蚣、山猫、虎、狗。

由此看来,人的祖先来自于蝴蝶与泡沫的结晶,这起源故事竟有几分美丽。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相传为蚩尤的后代,他们继承了牛图腾的传统,崇拜水牛,男女盛装都头顶水牛银角。苗族命途多舛,历史上有过几次大迁徙,如今散布于世界各地,集中于中国西南部和世界东南亚一带。传说苗族古代曾有文字,与汉字可能同源,后来失传。至于苗族姓氏,可以通过各种规则译为汉姓,有些规则十分有趣,由于比较复杂,此处不展开了。

在印花技艺方面,苗族人擅长蜡染。就是用蜡刀蘸熔蜡在布上绘花,以蓝靛浸染,染后去蜡,布面就呈现出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多种图案。在浸染中,作为防染剂的蜡自然龟裂,布面就呈现出了特殊的“冰纹”,尤具魅力。

在苗族吊脚楼的堂屋外,往往于悬空走廊上安装独特的S形曲栏靠椅,民间有一美称叫“美人靠”,这是由于姑娘们常在此挑花刺绣,向外展示风姿而得名。

雨停以后,我们走出博物馆,再往前就是农田区域了,一片青翠。这里的稻田养着鲤鱼,当地的酸汤鱼多采用稻田鱼,对面是整齐的梯田,底下有水车,便于往梯田引水。凑巧看到两个小孩子在田埂上走着,自由自在。

走到一半的时候突然下起了暴雨,我们便撑伞在长椅上坐着。但很快雨就小了,空气也凉爽了不少。

傍晚时分,我们来到一家叫“老磨坊农家”的临河餐馆,点了当地特色的酸汤鱼。不过等酸汤鱼端上来的时候,看上去有点像死鱼,那种口感吃着不太习惯,但老板说新鲜得很,不知是真是假。

贵州喜酸辣味,这不是偶然。古时候,黔东南地区严重缺盐,做菜调味只能就地取材,用辣椒和酸汤调味。而且黔东南气候潮湿,流行腹泻、痢疾等疾病,嗜酸不但可以提高食欲,还能帮助消化止泻。因此,家家户户都少不了几个酸坛子。

酸汤zui佳制法是以米汤自然发酵为汤底,配以木姜子、腌制西红柿酱、糟辣椒等多种作料熬煮而成,大家可能对重庆特色的酸菜鱼更了解,但是酸汤鱼的酸味和酸菜鱼有很大的不同。

想要俯瞰西江苗寨全景,zui好登上观景台。有观光车可以带你上去,但是路途并不遥远,我们选择步行前往。

等到夜幕初上,千户灯火点起,苗寨又是另一番面貌。晚上有个苗族歌舞表演,貌似是100元一人。我们没有进去,而是沿着酒吧一条街溜达了一圈。

一条沿河栈道上展示着一排摄影作品,都是黔东南地区的苗寨,西江苗寨只是其中一个,西江苗寨因为有千户人家,zui大也zui为出名。除此以外,还有朗德上寨、季刀苗寨、卡拉苗寨、独南苗寨等。

有趣的是,朗德上寨本应更出名,因为它在2008年曾是奥运火炬传递处,但是后来被西江占去了风头。听说郎德上寨没有被过度开发,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对于向往清静的旅客而言,或许是比西江更好的选择。

回客栈的路上,看到路边有一个南瓜形状的路灯,很可爱,便拍了下来。

西江苗寨已经完全商业化了,家家都开客栈,也许这样的好处便是,可以集中展示苗族风情,并且赚取商业利益。

居住的苗人都为了招待客人而忙碌,不知他们对外来人如何看待。我们只是看到了他们生活的表象,然而并没有触及内里,看不到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构成他们文化的真正独特之处。

不知道在忙碌的间歇,他们有没有空望一望这样的夜景,看着如此灯火,内心作何感想。可惜此行并没有机会与苗人深入交流这些问题。一切答案我都无从知晓。

第二天早上醒来已经7点了,我扛上相机再次登上观景台,去拍清晨的苗寨。那天云厚,雾气在山头缭绕,太阳迟迟不露脸,等到真正露出时已经升得很高了。

下山以后买了碗糯米饭,上面撒着一些咸菜和辣椒。有点干,没有想象中好吃,或许是这种口味吃不习惯。这也让我突然想念起了家乡的糯米饭。

此次一别,不知是否有缘再见西江苗寨了。

开放时间:

早上08:00至下午16:00

门票价格:

100元/人

著名景点:

苗族文化博物馆、苗寨建筑群、艳遇风雨桥、西江夜景等

交通指南:

1、凯里客车站乘坐往西江镇的中巴,车费20—25元,45分钟左右可到达,交通顺畅,中班车次不多。或者在凯里花20元打的士直达西江。

2、凯里客车站坐雷山车,半小时一趟,一个小时路程,12.5元/人,然后在雷山车站换乘到西江的中巴,10元/人,早上七点到下午五点四十,每小时一班。雷山到西江包车,面的70元。

西江千户苗寨吊脚楼讲解介绍

还请楼主实地考察

雷山苗民造屋,都以修建吊脚木楼为主。纯木质结构,各寨民宅,大都于半山腰与偏坡间修建。延续唐宋以来风格,各代又有所改进,自称格局。苗民多以支系家族聚居,以团结共同防备其他对抗实力的侵扰,且多聚居山区,宅基地势有限,大多就地砌基,傍山而建,其屋半边着地,半边吊脚,即有不占地之优势,又具突兀之威,美观大方之感。大小寨子,顺坡而居,层层叠叠,屋脊鳞次栉比,十分壮美。

修建吊脚木楼是十分讲究的,有修成四角天井式或三方联立式,自成天井口格局,颇见大气。一般的吊脚木楼,有四排三间或五排四间,各间宽敞,人居舒适。畜棚禽舍,一般都设在房侧或房后,也有用楼脚围棚立圈作饲养畜禽,既方便管理,又干净卫生。有的人家还在房后房边建起一小栋专门囤装粮食的谷仓,有的利用吊脚木楼边搭架木板作晒楼,白天晒些谷物或蔬菜,晚间还可纳凉休息。

凡盖瓦的大屋房顶,屋檐造型十分讲究,有的屋脊用瓦片搭成一双对称的飞禽形象,或放上数只泥塑飞鸽。有的能工巧匠,将屋檐锯成波浪形状的长板托起,檐底瓦和托板都涂白灰,使其轮廓分明,分外醒目。大多房子的所有吊柱之头都凿成齿轮图案,以图装饰木楼,别具风格。有的以3间正房再搭一个或两个偏厦。总是配建对称、高低合度。一栋房屋的围周面积是90至150平方米,两头外间内房及偏厦的楼上楼下作卧室,也有用作厨房的,中堂是迎客间,摆长桌请客的用餐间,也是各家生活活动的主场地。

吊脚楼建筑,最讲究的还在中堂间边也是前檐下中部方位上,装上长3米到3.7米的靠背栏杆,栏杆设置形式十分讲究,整座房屋能因栏杆造型风格而生色。一般栏杆作凳高于足下楼板39至45厘米,拉杆高度在39至66厘米,栏杆是27至35条三指宽形如弯月的小方条,以6.6至10厘米间隔排列上下凿孔对接固定,小条上方扎在直径20厘米左右的棱角横柱上,坐凳厚板在5至7厘米,宽30至35厘米。靠背栏杆下是平板精装,干净清爽,气派不凡。

含吊脚木楼在内的苗家古老民宅建筑,各寨均有能工巧匠,有些工匠是祖传了若干代的。新房奠基或砍伐首根建房使用的树木,请造房下墨线之主匠,都择日而行之。立房时间更是讲究,一般在打米过后过苗年期间秋冬时间立房,都择吉日以图日后吉利。有的村寨修造新房选择中柱时,必须是向阳山的杉木、且木真、不断尖。居宅朝向,也有讲究,有坐南朝北,有坐西朝东,如有临近水域之房,不能横栏水向,房门对凹冲,不对山脊,在房的背脊也不能有凶山巨岩,等等。

千户苗寨最近的高铁站是

它距离贵阳东站最近。

据查询高德地图可知:1、千户苗寨距离贵阳北站213公里,需用时2小时31分钟。

2、千户苗寨距离贵阳东站198公里,需用时2小时21分钟。

3、千户苗寨距离贵阳站203公里,需用时2小时29分钟。

4、千户苗寨距离白云北站207公里,需用时2小时27分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