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县旅游景点
礼县的旅游景点有祁山武侯祠、香山自然保护区、铁笼山、王仁裕神道碑、黄金寺等。
1、祁山武侯祠
祁山堡武侯祠距礼县县城25公里,塑有诸葛武侯神像,名人题写的匾额条幅,气势恢宏,警句炙口,书艺精道。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武侯祠为中心,四周尚有点将台、藏兵湾、九寨、上马石、小祁山、卤城盐井、西县、木门道、铁笼山等十余处古遗址,可供人们参观游览。
2、香山自然保护区
香山自然保护区位于甘肃省礼县境内,东经105度02分-105度10分,北纬33度45分-33度54分之间,面积113.3平方公里。海拔1080-2532米(香山),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年均气温9.9摄氏度,年均降水量500.2毫米)。本区主要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名胜古迹以及珍稀动物等。区内有天然林3730公顷,飞播造林4000公顷。
3、铁笼山
铁笼山铁笼山位于县城南15公里处,从石草公路南行,远望一山崛起,绝壁峭峙,孤险云高,望若垂壶,西汉水绕其南,急流翻滚,谷转雷鸣,其山状若鸟笼,故称铁笼山,昔姜维大战司马昭于斯处。
4、王仁裕神道碑
王仁裕神道碑,有碑首、碑身、碑跌三部分组成。碑首、碑身由一整块巨石雕成,通长3.05米,宽1.14米,厚0.4米。碑额篆“周故太子少师王公神道碑”,碑面中间阴刻楷书碑文,自右向左竖列36行,每行71字,共2500余字。碑文书法苍劲秀丽,刻工精巧,是研究五代史及宋代书法艺术的珍贵石刻。
5、黄金寺
黄金寺位于永兴乡友好村,礼县佛教协会设于此寺。黄金寺始建于何时已无从考证,但相传古代该寺僧众颇多,规模较大,大约在明朝不知何故被毁。20世纪90年代由于劳动耕作,在原址发现碎砖破瓦,又挖出古代寺院柱石,于是当地念佛居士募化集资,投工献料,再建于1989年,同时又将县佛教协会由永兴渗水寺搬迁于此。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祁山武侯祠
礼县景点排行榜
礼县旅游景点:
1、甘肃秦文化博物馆
坐落于甘肃省陇南市礼县城关镇东新南路开发区秦人广场,总占地面积约43864.7㎡,总建筑面积为20533㎡。其中博物馆主体建筑面积8350㎡,包括展厅、会议室、库房、学术厅等,博物馆坐西向东,整个建筑呈古朴、雄浑的先秦风格。
2、祁山武侯
祠祁山是一条山系的名称,它东起盐官,西至大堡子山,横卧西汉水北侧,绵延25公里,地扼蜀陇之咽喉、势控攻守之要冲,是三国时祁山古战场的天然屏障,为魏蜀必争之地。三国时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六出祁山”的故事。
3、香山自然保护区
位于甘肃省礼县境内,东经105度02分-105度10分,北纬33度45分-33度54分之间,面积113.3平方公里。海拔1080-2532米(香山),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年均气温9.9摄氏度,年均降水量500.2毫米)。
香山自然保护介绍:
区内有天然林3730公顷,飞播造林4000公顷。已知有高等植物120科250属500余种;野生动物中兽类30余种,鸟类50种,爬行类10种,两栖类10种,鱼类9种,昆虫类数百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有斑羚、梅花鹿、林麝、鬣羚、黑熊、水獭及鸢、雀鹰、松雀鹰、燕隼。
甘肃礼县八大景点
礼县部分名胜古迹简介
祁山堡位于礼县城东23公里的祁山乡,是三国时蜀汉承相诸葛亮统帅三军,挥师北上进攻曹魏扎营之地,因而闻名于世。“祁山暮雨”为礼县八景之一。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祁山堡为宽阔秤地上突起的一座孤峰,座落在西汉水北岸,高数十丈,周围里许,四面如削,高峻奇拔。蜀汉后主建兴六年(228),诸葛亮率师第一次出祁山攻魏,街亭一战,蜀军溃败,挥泪斩马谡。建兴九年(231)又二次出兵祁山,在上邽(今天水),卤城(今盐官)等地与魏兵周旋,于木门道射杀魏将张郃,终还祁山堡。后人为纪念这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在堡内建诸葛武侯祠。相传城堡始建于西汉,今城垣遗迹清晰可见。武侯祠始建于南北朝,现存殿宇多系清代重建,分三殿三院,有房20余间,系硬山顶土木结构。殿内有孔明、关羽等人塑像,有壁画、匾额、楹联、碑刻数十方,形态生动,字迹劲秀,概述了诸葛亮毕生事迹和功业。游人身临其境,古趣盎然。
礼县文庙大殿在县城东街县政府招待所中院。据《秦州新志》记载:“文庙初建城东锦屏山麓,后迁县南之西关,顺治十三年(1656)署县事欧阳瑊改迁兹地,后经康熙年间、乾隆四年(1739)、道光十九年(1839)先后重修,”原以大殿为中心,有棂星门、魁星阁、乡贤祠、名宦祠等群体建筑,规模宠敞,计有3院,房屋40余间。1958年由县政府招待所占用后,逐年拆除改为新型建筑。现仅存大殿一座,面阔五间,长期2米,进深四间,宽大7米。重檐歇山顶,上复琉璃筒瓦,正脊两端施龙吻,中置麒麟火球,看面饰二龙戏珠浮雕。垂脊、戗脊饰云雷、卷草纹,玲珑秀丽。梁架结构为十架椽,身内双槽,六椽栿前后乳筏扎牵用五柱,柱子排列规整。檐柱与老檐柱之间以穿插枋加固。上层檐下斗拱为单拱三踩单下昂,下层檐下斗拱为重拱五踩二下昂,该殿除门窗改换外,其余保存完好。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维修后辟为文物陈列馆。
卤城古盐井在礼县城东30公里的盐官镇。汉代置盐官,三国时称卤城。因盛产食盐而驰名。诸葛亮率师伐魏,兵出祁山时,在卤城做过粮仓;郦道元称盐官食盐“相承营盐不辍,味与海盐同”;杜甫入蜀经盐官有吟咏《盐井》诗;吴璘抗金于兹地,设地网、筑二连城。现存有古城垣两段,约长50米,宽7米,高3至5米,古盐井一口、井院中的盐神庙尚有硬山顶式正殿三间,内有盐神塑像;制盐工具全套,有关盐井的碑刻,匾额,典籍和书画多种。其中,明嘉靖丁未年(1547)《重修盐官镇盐井碑记》,清代无名氏撰写的《盐泉赋》,民国时《甘肃盐法志略》等文献,对进一步研究卤城及盐井历史,具有较高的参与价值。
赵孟頫书赵世延家庙碑位于礼县县城南郊农田里。碑刻建于元代仁宗延佑三年(1316),为翰林学士承旨程钜夫奉敕撰文,赵孟頫奉敕书丹并篆额。碑由碑首、碑身、碑趺三部分组成。外观雄浑,整体宏丽。碑首高1.3米,顶拱形,上雕六龙盘踞左右,威丽壮观,面额书“敕赐雍古氏家庙碑”八字。碑身高2米,宽1.3米,厚0.42米。正面四周阴刻串枝莲纹,中间刻文皆为楷书,右起竖列33行,行64字,共1230多字(个别字损)。书体用笔圆润,骨力内藏。龟趺长2米,宽1.3米,外露0.2米。碑文记载了翰林学士承旨、中书平章政事赵世延三代六英,为创立元朝所建的丰功伟绩。因赵世延其先世为雍古族人,故称“雍古氏家庙碑”。此碑对研究元蒙历史和书法艺术有较高价值。为省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新建了保护碑亭。
王仁裕神道碑在礼县城西南15公里的石桥乡斩龙村。碑外观高大雄浑,碑文书法苍劲秀丽,刻工精细巧娴,是研究五代史和宋代书法艺术的珍贵石刻。由碑首、碑身、碑跌三部分组成。通高3.05米,宽1.14米,厚0.4米。碑首拱形顶,上覆六龙盘踞,威武壮观。碑额篆书“周故少师王公神道碑”九字。碑面两边阴刻缠枝牡丹与石榴花纹。碑面中间阴刻楷书碑文,自右向左竖列36行,行71字,共2500余字,主要介绍了王仁裕的家世及生平事迹。王仁裕为天水人,五代周兵部尚书,工文祠,其门生多为一时名公。碑建于北宋雍熙三年(986年),门生李昉撰文,“天水江得山刻”。1983年在王仁裕神道碑附近又出土王仁裕墓志铭。同列为现级文物保护单位。
寨子里遗址在礼县城西南10公里的高寺头村,是西汉水上游一个较为典型的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聚落遗址,距今6000年左右。1947年至1988年,经过多次考察,发现有灰层、灰坑、灶址、房址等遗址。地表遗有较多的陶片,历年有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等出土。石器有斧、锛、凿、刀、铲、磨棒、磨盘、箭头和纺轮;骨器有骨针和鱼钩;陶器有钵、盆、碗、壶、瓮、罐、瓶等。陶器底部多有席纹和布纹,细泥陶器上多施红底黑花彩绘,有几何纹及动植物形象。装饰品有骨笄、石璜、兽牙、石珠、陶环和各种佩饰。从器形和纹饰可以认定为仰韶文化半坡和庙底沟类型。为进一步探讨这一区域的开发时代,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1986年初冬进行了小面积试掘,其资料正在整理。遗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陈家坪遗址位于礼县城南50公里的雷坝乡蒲陈村,遗址东西长400米,南北宽300米。面积约1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2—3米.1976年农田基建中出土陶器数十件,铜鐎斗一件,人骨数十具。陶器有双马鞍口罐、单耳罐、双耳瓶口罐、扁腹罐、鼓腹罐、高领罐、圆腹罐及盆、豆、簋、鬲等。泥质有夹粗砂陶与细砂陶两种。陶胎大部分为褐色,表面色泽不匀,多为褐、灰、黑相杂。全部陶器有褐、橙、黄、灰、黑色多种。陶器皆为手制,以素面为主,也有彩绘、附加堆饰,刻划纹、镂空等形式;此外还有刻划符号,多饰于双马鞍口、豆、鬲和罐类的颈部。属寺洼文化安国类型,对研究甘肃东南部西汉水中游先民生活具有重要价值。
郑家磨遗址在礼县盐关镇中川村境内,西距县城约35公里。遗址位于茅水河西岸的第一台地里。东近上磨村,西临下磨村,天水至礼县公路由该遗址南边穿过。1947年考古学家裴文中发现,1958年以来,省、地、县进行过多次复查。东西长约600米,南北宽约500米,文化层厚0.5—1米不等。地面及断崖上均暴露有仰韶文化的陶、石、骨器等遗存,经鉴定为半坡和庙底沟类型文化遗存。面积较大,遗存丰富,保存尚好。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石沟坪遗址位于礼县石桥乡圣泉村境内,遗址面积约4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85—2.8米,历年有陶、石、骨器出土。陶器有夹沙、泥制两种,有灰、褐、红、黄等色,纹饰有绳纹、旋纹、附加堆纹,彩陶为红陶黑彩,有勾叶圆点纹、网纹、鲵鱼纹等。地面散布陶片较多,器形有钵、盆、罐、瓶等等。出土完整器物有变体鲵鱼彩陶瓶一件,高44厘米,口径9厘米,侈口、平唇、细高直颈、圆肩、深斜腹、平底、腹中附双鼻耳,颈间绘二横线与数点,肩绘弧线三角和似双角样图案,腹绘双变体鲵鱼纹,弧线勾叶圆点纹。该遗址遗存比较丰富,多属仰韶文化半坡、庙底沟、石岭下类型,周代遗存次之。1947年裴文中首次发现,1962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高寺头遗址位于礼县石桥乡高寺村境内,遗址东西宽约150米,南北长约200米,文化层厚达4米以上,断崖上暴露有灰层、灰坑、灶址、居住面等遗迹,地表遗有大量夹沙、泥质、细泥质的灰、红、橙黄色陶片。纹饰有细绳纹、彩绘等。器形有尖底瓶、卷沿盆、碗等。另外还有石刀、石斧、陶纺轮、骨锥、骨鱼钩等生产工具。该遗址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半坡、庙底沟等类型。内涵丰富,保存较好。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原始社会女头塑像 1964年礼县高寺头村出土,属仰韶文化遗物。残高12.5厘米,宽8.5厘米,陶色橙黄,五官部分用堆塑与镂空相结合的手法塑造,双目深沉,嘴唇微启,以极为洗练的艺术手法,塑造了母系氏族公社繁盛时期的少女形象,为原始人像杰作。现藏甘肃省博物馆,已纳入《中国美术辞典》。
礼县的旅游景点都有哪些地方
礼县旅游景点有哪些
1.黄帝陵景区
黄帝陵位于礼县境内的黄帝故里,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景区内有庄严肃穆的黄帝陵、气势恢宏的黄帝广场、惊险刺激的黄帝溶洞等景点。黄帝陵以其独特的历史意义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参观。
2.红山文化遗址公园
红山文化遗址公园位于礼县东北约15公里处,总面积约3.5万平方米。该景区以红山文化为主题,保存了大量的遗址、出土文物和模拟建筑。游客可以在这里了解中国古代的人类起源和文明发展历程。
3.榆林山国家森林公园
榆林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礼县和临洮县交界处,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文化底蕴,成为旅游胜地。景区内有如画的山景、清澈的溪流、背靠山峦的古老村庄等,它是一个休闲、避暑、观光、研究和运动的好去处。
4.银角湖风景区
银角湖位于礼县境内,是一个以湖泊和周边景观为主的旅游景区,湖水碧绿透彻,水底奇岩异石,景色十分锖美。银角湖景区还有许多娱乐项目,如垂钓、皮划艇、划艇等,深受游客欢迎。
5.朱鹮育种繁育基地
朱鹮育种繁育基地位于礼县县城西南5公里处,是中国朱鹮繁育和保护工程的重要基地。基地内种植了大量的食物作为朱鹮的食物,使其在养育环境中生活得更为舒适和健康。这里是全国各地爱鸟人士不可错过的朝圣之地。
6.云洞山庄
云洞山庄位于礼县境内的云洞山顶上,是一个以休闲度假为主题的旅游景区。山庄内有传统的汉式建筑和山间小木屋,环境优美,气氛放松。游客可以在这里放松身心,感受大自然的美妙。
7.清凉山
清凉山是礼县最闻名遐迩的景点之一,位于县城西南14公里处。清凉山海拔高达2937米,峻峭险峰,景色绝佳,是登山爱好者的天堂。在山顶上可以观赏到壮观的日出和日落,一年四季,它都有不同的魅力。
8.莲花海公园
莲花海公园位于礼县城北约7公里处,占地面积900亩。公园内植被茂盛,莲花盛开,白衣飘飘,如海一般迷人。除了欣赏莲花之外,游客还可以体验荷花茶、莲蓬乳、莲藕糕等地方特色美食。
结语
礼县是一个旅游资源丰富的地方,拥有着众多的景点和人文景观,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希望您在礼县旅游时,可以有一个愉快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