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乡村旅游 十大乡村旅游景区

智慧乡村旅游

智慧乡村项目是响应国务院号召,顺应中央政策,迎合时代背景,构建的以政府、村民、企业良性互动为基层的全国性三农服务项目。项目是通过帮助政府搭建智慧化平台及在乡镇建设基层服务中心,帮百姓、乡镇做好信息采集、发布、推广与共享,落实民生服务,建设一个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以管理、宣传、服务为切入口、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多扩展性智慧化综合农村服务体系。近年来中央关于乡村信息化平台建设的信息越来越多,政策也越来越多,那么很多公司都在看好乡村这块蛋糕。

智慧乡村小程序可以解决乡村主要的四大问题

1、信息传递上下行:政务公开、财务公开、党务公开、意见反馈。

2、提高农技知识:农技培训、致富经验、乡村旅游、土地流转。

3、解决办事便捷:人难找、门难进、事难办。

4、农产品买卖全国:农产上行、农资下行、家电下乡。

智慧乡村的最终目的就是提高村民收入防止返贫、打通信息不流通闭环、采集数据信息预警分析、提高公众安防及老人关怀。

十大乡村旅游景区

马山县十大旅游景点如下:

1、金伦洞

金伦洞景区是国家4A级景区,因本地壮族英雄韦金伦在此洞读书遇仙获宝传说而得名。1987年中英联合洞穴考察团对该洞进行为期27天的考察论证,确认金伦洞是广西喀斯特地貌最长、最大、最深的原始石漠溶洞,是世界一流溶洞,世界十大名洞之一。

2、中国玄河

中国玄河(永州暗河)是由十个暗河溶洞和十个世外桃源般的明河弄场组成的游程达20公里的旅游区,景区所在地是壮族先民所建立的骆越古国定乐部的故地。

3、瑶乡金银花公园

素有“黑岩石宫花竹石山”美誉的瑶乡金银花公园位于马山县古寨瑶族乡本立村古朗屯。这里植被覆盖率达85%,空气清新宜人,富含负氧离子,春天繁花烂漫,夏日舒适清凉,秋季清爽宜人,冬天温和宜居。

4、古寨民族风情小镇

这里山青、林密、洞幽、水秀,村落古朴宁静,自然风光迷人,是养生避暑的好地方。走进古寨,您将领略到古色古香的瑶族建筑风格、淳朴的瑶家习俗风情、独具魅力的打榔舞;这里的瑶家美食会让您大饱口福,唇齿留香。

5、小都百乡村旅游区

小都百乡村旅游区依托市级综合示范村小都百屯优美田园风光,以“山水映农家,诗画小都百”为主题,打造成为“水车之乡”,呈现出江南水乡的风貌。

6、水锦顺庄旅游景区

水锦顺庄旅游景区位于马山县古零镇乐平村水锦屯,这里有优美的峡谷风光、有诗意的生活、有沐浴在阳光中的餐厅,这里是南宁的“裸心谷”。景区被称为南宁“九寨沟”,打造集现代农业示范区、度假酒店、峡谷旅游、露营烧烤等多种配套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休闲旅游度假区。

7、马山金钗石林

金钗石林地处河池市、来宾市、南宁市交界的金三角,石林形成于2.8亿年前,景区分为大小两个石林,石林景区中石头千奇百怪,龙腾虎跃,婀娜多姿,令人目不暇接。石柱多呈上、下基本等大的方柱状、圆柱状、残墙状,其中大石林被称为石林城堡,它是广西至今发现的最大的石林城堡。

8、弄拉自然生态旅游风景区

弄拉—广西石漠化治理的典范,2008年批准成立为自治区级生态自然保护区。四面群山环抱,峰林连绵,保存有完好的森林植被和丰富的石灰岩地区野生药物种类。

9、灵阳寺

灵阳寺始建于宋代中期元丰年间(1078)年,距今已有近1000年历史。灵阳寺占地约6000多平方米,其中洞内约600多平方米,洞外约700多平方米,洞内天然造化,冬暖夏凉,空气畅通。

10、红水河

红水河是是珠江的源头,延绵马山境内将近三十公里,1997年被南地行署评为“南地八大美景之一”。

乡村旅游发展思路

为了促进琼北旅游发展,政府有哪些举措呢?海口市政府:出台旅行社开辟琼北旅游市场奖励政策;设置琼北旅游合作组织工作办公室,协调区域旅游工作;整合各市县旅游资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并推动旅行社向各市县输送客源,带动当地旅游经济发展;旅游资源捆绑联合促销,抱团“过冬”。

从长沙市来看,长沙乡村旅游发展情况如何?对当地旅游经济发展的情况?

??大力实施旅游项目带动战略,全力推进灰汤温泉国际旅游度假区、长沙靖港-铜官旅游度假区、泛大围山景区建设,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综合型旅游景区。二是旅游安全体系问题。我认为,长沙市的旅游安全体系相对较为完善,旅游安全监管机构健全,履行职责情况也较好,各类投诉及旅游突发情况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长沙是一个旅游秩序良好,出行较为安全的旅游目的地城市。

发展乡村旅游助力扶贫攻坚可采取的措施?

发展乡村旅游助力扶贫攻坚。可以采取一定的扶持政策,助推农民建设旅游观光产业,建设民宿。同时要搞好整体的规划。

可以扩大宣传以增加游客量!可以写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乡村旅游的开发思路有哪些?

由于乡村旅游的开发需要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当地居民等各方共同参与,涉及利益体较多,所以可按照乡村旅游成长的协调机制,将乡村旅游的经营模式划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政府主导型模式、社区居民主导参与型模式和多利益主体参与型模式。

大量实践表明,政府主导型模式适用于乡村旅游开发早期阶段或经济落后的贫困地区。因为政府主导的优势十分明显,可构建相对公正的利益分配机制,实现政府、开发商、农民的利益均衡。

社区居民主导参与型模式又细分为两类,一类是村民自主开发型模式,另一类是乡村组织型模式。村民自主开发型模式常见的有有“个体农庄”模式、“农户+农户”合作模式、“示范户带领”模式等,乡村组织型模式是由自发组织的协会或部分引导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乡村旅游是到乡村去了解一些乡村民情、礼仪风俗等。也可以观赏当时种植的一些乡村土产(水稻、玉米、高粱、小麦等)、果树、小溪、小桥及了解它们故事。旅游者可在乡村(通常是偏远地区的传统乡村)及其附近逗留、学习、体验乡村生活模式的活动。该村庄也可以作为旅游者探索附近地区的基地。

(一)增强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

在乡村旅游开发中,要通过系统规划,有机整合乡村旅游资源,认真科学地策划好旅游开发项目。同时还要加强文化内涵建设,以乡土文化为核心,提高乡村旅游产品的品味和档次。加强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挖掘有利于改变目前中国乡村旅游产品结构雷同、档次低的状况。在乡村旅游产品项目的开发和设计中,要在乡村民俗、民族风情和乡土文化上做好文章,使乡村旅游产品具有较高的文化品味和较高的艺术格调。

(二)保持本色,突出特色

对乡村旅游的开发,要注意保持乡土本色,突出田园特色,避免城市化倾向。乡村旅游的投资商在开发中要注重对原汁原味的乡村本色进行保护。因而对乡村旅游开发要加强科学引导和专业指导,强化经营的特色和差异性,突出农村的天然、纯朴、绿色、清新的环境氛围,强调天然、闲情和野趣,努力展现乡村旅游的魅力。

(三)政府主导,联合经营,共树品牌

目前全国各地城市近郊都在花大力气发展乡村旅游,争夺客源的竞争非常激烈。乡村旅游要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实现联合经营,以群体的力量形成规模效应,创立品牌,增加市场竞争力,走规模化和产业化的道路,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四)乡村旅游的开发要做好几个结合

1.乡村旅游开发要与其它旅游开发相结合

乡村旅游不能理解为是一种纯粹的农业资源开发,而要与区域内其它旅游资源和旅游景点的开发结合起来,借助已有旅游景点的吸引力,争取客源,以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格局。

2.与农村扶贫相结合

据估算中国农村目前大约有1.5亿剩余劳动力,到2010年还将至少新增劳动力6350万人左右。从中短期看,中国的就业压力有增无减,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开发乡村旅游可增加旅游就业机会,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对城市的压力。

3.乡村旅游开发要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

2001年中国的小城镇已突破2万个,城镇化率达37.66%,最近10年期间,中国平均每年新增小城镇约800个,10年中有1亿农村人口落户小城镇。乡村旅游开发可能牵涉到移民问题,小城镇是比较理想的接纳场所。乡村旅游开发要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小城镇的建设要按旅游城镇的风貌进行控制,使小城镇本身就成为旅游吸引物之一,也可以依托小城镇发展乡镇企业、旅游商业,如农副产品的深加工、旅游纪念品的生产等。

4.与资源保护和打造生态个性相结合

在乡村旅游开发中要注意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的问题,防止旅游开发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加强与生态资源的有机结合,坚持在旅游资源开发中“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原则,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五)给予长期的政策、经济和技术支持

国家要对乡村旅游业长期的政策、经济和技术支持是非常必要的。许多研究表明一般乡村旅游很难带来高收益,因此国家除给乡村旅游开发长期的经济和技术上的支持外,还要制定对乡村旅游开发倾向性的政策,并将乡村旅游的开发纳入到各级旅游总体开发规划中。

(六)加强社区参与和对农民的培训引导

乡村旅游开发要将农业、农民和乡村发展高度结合起来,使旅游业成为乡村社区重要的产业。在乡村旅游开发中农民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要把乡村旅游做活、做大、做好,就得加大社区参与力度,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引导工作,激发农民办旅游的积极性和提高农民办旅游的能力,努力开拓乡村旅游的本土特色,增加旅游收益,使广大农民真正受益。总之发展乡村旅游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保护乡村的自然生态环境为重点,维护乡村性和地方特色,走特色化、规范化、规模化和品牌化一体化的道路,实现乡村旅游产业化的基本目标,最终实现乡村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乡村旅游规划总体构思思路有哪些?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从乡村旅游规划专业角度举例供参考:

规划目标:包括时间上的近中远期目标,内容上的定性目标和定量目标等。规划者应根据乡村旅游地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本地区的发展目标。

(2)规划理念:包括项目开发应遵循的理念、原则,以及规划工作的总体思路等。

(3)定性定位:乡村旅游规划包括项目开发的性质、项目地的性质、乡村旅游地的形象定位、功能定位和市场定位等。明确农业产业升级的方向,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4)总体布局及功能分区:确定规划区的总体布局、规划的空间结构和功能区划。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在乡村旅游规划方面的成功相关案例有:《福建龙岩?洋畲原乡生态旅游度假区规划》、《北京蓝调国际庄园概念性规划》、《大连国际有机休闲农场详细规划》,案例的详细情况公司网站上都有。这个怕是一句两句说不清楚,乡村旅游在乡村地区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在近年获得了较快的发展。远景设计研究院乡村旅游规划专家谈到在乡村旅游的开发思路可遵循以下几点进行:1、以体验为基础开发;2、乡村文化内涵挖掘;3、乡村旅游品牌打造。

 27091

智慧旅游景点典型案例

旅游景区开发建设作为发展旅游业的中心环节,其品位高低、对旅游者吸引力幅度大小,直接决定了一个地区旅游竞争力的强弱。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关于旅游景区开发经典案例,供大家阅读!

旅游景区开发经典案例篇1:

案例1、重庆市武隆天生三桥景区针对这个世界遗产地景区不缺乏游客,却面临环境保护、遗产地保护等法律法规问题,围绕如何提高游客满意度、增加游客消费、扩大景区容量等开发难点,由清华同衡设计院承担,从规划设计到项目落地,一直到产品细节乃至观光电梯,都仔细布局开发,获得了市场的认同。其成功之处:一是聚焦亮点,突显遗产魅力;二是打造了一台演出,消灭暗点,丰富夜间活动;三是疏导热点,扩大景区容量。

开发世界遗产地旅游产品:一是从规划到落地都应十分慎重。在遗产地的开发项目做多了,可能就做错了;不做项目,游客又不来。处理这对矛盾需要开发智慧,既不能盲目开发,也不能因噎废食。二是开发的景区产品,既要符合国际潮流,又要结合中国国情,这为云南这个多民族省份具有民族特色,又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试点、遗产地景区等旅游目的地的开发提供了启示。

案例2、广东白水寨景区这项目是位于广州近郊的4A级风景区,以落差428.5米的中国内地落差最大瀑布著称,备受珠三角市民青睐的生态休闲胜地。其成功之处:一是高水平策划与设计,突出标志景观吸引力;二是应对“蓝海”市场需求,开发多元产品;三是认真调查市场,找准区域市场空隙;四是着力旅游产业的上下整合,让旅行社输送客源。

该项目最早利用了一项关于该景区的游客问卷调查表明的缺乏吃、住等餐饮设施的研究报告,围绕吃住项目开始进行景区开发,具体做法有:一是立足广州市民及大众旅游市场,围绕温泉、吃住进行多元产品打造和组合。二是及时扩大开发乡村旅游产品,村民菜地观光与蔬菜采摘,开拓漂流项目。三是联合旅行社,通过“广之旅”的进入合作开发,带动了景区发展。使游客从开发前不到10万人,达到现在的300多万人,成为一个都市周边市场火爆的休闲观光景区。

旅游景区开发经典案例​篇2:

丹霞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东北仁化县和韶关浈江区境内,总面积达290平方公里,又称“中国红石公园”,被誉为广东四大名山之首,自古为岭南第一奇山。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5年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地质地貌自然保护区,2001年经国家旅游局批准授予4A级旅游区,2001年经国土资源部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2003年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地质公园。

丹霞山风景名胜区以赤壁丹崖为特色,看去似赤城层层,云霞片片,古人取“色如渥丹,灿若明霞”之意,称之为丹霞山。丹霞山是地学专用名词“丹霞地貌”的命名地,也是国内已发现的580多处丹霞地貌中面积最大、类型最齐全、造型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丹霞山地层、构造、地貌表现、地貌发育过程、营力作用表现、自然环境和生态演变等方面的研究在全国丹霞地貌分布区中是最为详尽深入的地区,其科研价值主要表现为丹霞山具有一组重要的标准地层(包括丹霞组和长坝组的丹霞山红色岩系)和典型的块状构造。

同时,丹霞山历史人文积淀也非常丰富。丹霞山是历代文人赋诗题咏、怀古忧今之地,唐韩愈、宋苏东坡、杨万里等都曾在此挥毫题诗。现保留至今并有较大影响的寺庙有别传寺和锦石岩石窟寺。从女娲采石补天、舜帝南巡奏乐的传说到隋唐而下的宗教名山、众多的诗文、题记、摩崖石刻以及古山寨和洞穴岩墓群等文化景观无一不显示着丹霞山的深厚文化积淀。

旅游景区开发经典案例​篇3:

东郊椰林风景区位于海南文昌东郊半岛上,东邻铜鼓岭旅游区,西连高隆湾旅游区。椰林面积3万多亩,素有“文昌椰子半海南,东郊椰子半文昌”之誉。独特的旅游资源,曾经使东郊椰林成为具有海滨椰林风光特色的名胜旅游区。2000年,东郊椰林还一举击败其他景区,荣登“国家名片”,与古巴的巴拉德罗海滨共同成为《海滨风光》邮票的主图。

同样是背靠着得天独厚的特色资源,又为何也同样没能走出衰败窘境呢?百莱玛度假村是在东郊椰林最早成立的旅游企业,总投资4000万元。该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刚开始没有几家景区酒店,这里的游人很多,生意非常好,不久很多商家都看到这里能赚钱,一拥而上,现在这里景区不像景区,村庄不像村庄,就这样败掉了。另外,据媒体报道:“早在1992年1月,文昌市政府就委托天津城乡规划设计院海南分院对东郊椰林进行规划:规划将东郊椰林分为热作田园景区、红树林名胜景区、椰林自然风景区、文化景区4大功能区。但在开发建设时,却出现无序招商引资,规划却‘束之高阁’”。规划没有履行,低层次开发是造成东郊椰林衰败的原因之一。

海南省旅游发展研究会会长,海南生态学专家毕华教授向记者指出,东郊椰林10公里长的海岸拥有近海珊瑚资源,本来是很好的吸引物,由于政府的管理失灵,把本应统一开发的椰林海岸,分成小块出卖,倒卖土地成风,根本没有人是在认真做景区,此外,对于珊瑚礁的保护不到位,附近居民炸珊瑚烧石灰,对环境的破坏极大,没有了美丽的珊瑚、成片的椰林,最终使东郊椰林失去了吸引力,走向了必然的没落。

旅游景区开发经典案例​篇4:

投资4个多亿,曾经名噪一时、号称“中国第一个以热带和海洋”为主题的大型主题公园、海口首个国家4A景区——海南热带海洋世界开业4年多后,从去年6月黯然关门休业至今。据记者了解,该公园位于海口市滨海西路,陆海面积共占地838亩,地处海口黄金海岸线。1997年,北京天鸿集团看中了这片地段,向海口市政府提出投资开发建设的议题,当时,海口市没有一个真正有特色的主题公园,为此,海口市政府将热带海洋世界作为海南省重点建设项目,给予大力扶持。

智慧乡村旅游 十大乡村旅游景区

准确的主题定位、良好的位置、政策的支持为何没有留住景区的辉煌?海口市旅游局规划发展科科长文德林谈起此事无奈的说,当时,该项目规划通过政府部门审批,整个项目分两期开发,项目的核心部分在第二期,建水族馆、海底世界、海洋博物馆。在建成第一期工程后,考虑到开发商的实际情况,政府同意其先开业,边营业、边开发,滚动发展。从这就埋下了隐患。开发商建成第一期后,就对外开业,接待游客,因为园内有特色的景点不多,加上第二期项目迟迟未建成使用,这一主题公园失去了其最突出的主题,游客逐渐稀少,经营状况每况愈下。

海南省旅游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杨哲昆教授分析说,海南是个海洋大省,好些资源都具备人造景点的基础,但要紧紧抓住海洋文化做文章。该项目最有看点的第二期工程迟迟没有竣工,而园内的景点还修了人工湖、观光塔等严重偏离了海洋主题的产品,游客看不到想看的东西,景区缺乏核心竞争力和吸引力,逐渐失去游客。游客也普遍反映:花几十元门票看不到什么有特色的景点,热带海洋世界公园见不到海洋生物,名不副实。

看过"旅游景区开发经典案例"的人还关注了:

1.“互联网+旅游”第一例经典案例

2.中国旅游O2O模式20大经典案例

3.旅游项目成功案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