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人群
一.文艺党
1.景点选择一定要有逼格,大家都去的当然不行
2.不会跟团,一般都是单独行动
3.帆布鞋、单反相机一个都不能少
二.购物狂
1.景点什么的都是浮云了,买买买才是王道
2.旅游好不好玩的标准不是玩得开不开心,而是购买了战利品的数量
3.“不求天长地久,但求曾经拥有”
直到登上返程飞机之前,人一定是在机场免税店里的。
三.晒图狂魔
1.旅游不重要,朋友圈、微博才是他们的战场;
2.照片没晒到朋友圈或者微博里就感觉这个地方白来了。
3.流量很重要、流量很重要、流量很重要,重要的事情一定要说三遍
四.路痴
1.我们不是在旅游,我们一直都在去旅游的路上
2.总是觉得“这个地方我好像来过”、“这里是哪?”
3.同样的,流量很重要,毕竟我们脱离了手机看哪里都像是迷宫
旅游人群分析
旅游定位呀通常就是年轻人30岁以下的一个年龄段。是30-40一个年龄段,40-51个年龄段,60岁以上应该是个年龄。
旅游客户群体分析
享受过程。旅行恰恰是个过程、目的揉搓在一体的
东东--在过程中体现目的(排除旅行目的不明者以下第二类B种)。
在华大学友文章(低价旅游盛行的剖析与反思——对邬敬民文章的再加工)的基础上试将中国旅
游者分为四类。
第一类:旅游初体验型(即华大总结的“消费观念还很不成熟的”)我的提法是到此一游型,
他们确实是无良导游喜欢的。但是我要强调的是他们应该是我们旅游管理人员重点保护对象。应该说
他们对旅游充满了遐想和憧憬。在现有市场环境下他们是我重点保护对象在处于咨询阶段一定推荐其
经济条件允许的品质游产品而不是利润相对大的产品。说明产品利弊(包括硬件、软件、历史、人文)
培养客人健康的旅游消费习惯,使其成为真正有素质的客人。如是相反既是我辈之不幸。
第二类:非正常旅游型(即华大总结的是有机会常常出来旅游的人,消费观念比较成熟,他们对旅游
市场的做法有所了解,在参团旅游过程中很善于保护自己,却没有意识到旅游的真正意义,以及导游
和旅行社的生存。他们自以为聪明,不会在旅游过程中参加多余的消费。实际上却经常掉进享受不到
真正旅游的陷阱,或者说他们明知那是陷阱,也要往下跳,这种人是最悲哀的,他们有一定的经济能
力,也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偏偏正是导游最讨厌的人,与前一种想反,被导游称之为“没有素质”的
游客。)我将其再分为A:团费有人买单的,如促销旅游、佣金旅游、不完全招待旅游、部分考察类共
同特点是经费有限。出资人不可能选择价格相对昂贵的品质游产品,出资人出发前一般不会也没有必
要告诉客人二次消费的情况,这类客人比较无辜。B:团费自费和团费有人卖单但都了解是非品质旅游
产品的一类游客,才是作者描绘的“明智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悲哀一类”这类人我无语。想想“与天斗
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
第三种成熟旅游型,他们理解这一行业的做法,又苦于客观上真正的品质旅游团队难以成团抑或价格过
于高企,不得已而参加那些普通的旅游团。但他们会适当配合导游的工作,参加一些额外的消费,不会
让导游太为难,不过导游也绝对不会在他们身上赚到太多的钱,可惜是这种人少之又少。
第四种真正理想的旅游人,他们不会因为价格或环境艰苦而左右旅行的意志(比如王石)。他们是真正
的旅行家他们是我们的朋友
和老师。
以上四种类型3、4类不多,1、2类是主流。第一类我们需善待不让其向第二类B转化。正如华大学
友坦言:“可能会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人,在熟知如今旅游的现状后,依然会做出选择低价团的决定。但
他们不会再去配合定点购物以及自费安排,让那些负团费接团的旅行社、导游和司机深受其害。这种自
以为聪明的做法,是会牺牲到自己的尊严和参观游览的时间,不是可取的”。
游客群体有哪些
边缘人群是被社会忽视或极少关注的群体,被主流(主流社会、主流人群、主流意识形态、主流文化、主流经济)所排斥,所不包容的群体。
边缘人群具有相对稳定和动态变化特征。造成一个人群被边缘化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是经济,政治原因。此外还有宗教文化,风俗习惯等多方面因素。
可以说,边缘人群是一个相对于主流社会之外的一个相对稳定而又与主流社会的人群在经济结构,收入或是政治观念,宗教信仰,文化基础方面有较大差异而难以被主流社会接受的人群。
种类
主要有两种形态:
1、该群体的自身经济形态,结构与周围格格不入,有较大差异。
2、该群体的经济结构虽然与周围相近或相似但是收入与周围人群有较大差异。
前者主要出现在边远地区和多国交界的地区。后者主要出现在同一国家统一经济体系之下的特殊情况。前者例如欧洲的吉卜赛人,俄罗斯远东地区的通古斯人、奥罗奇人、埃文基人等。后者例如都市的拾荒者,设置包括都市中的“蚁族”。